曹植 ·九愁赋
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眷浮云以太息,顾攀登而无阶。匪徇荣而愉乐,信旧都之可怀。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刈桂兰而秣马,舍余车于西林。愿接翼于归鸿,嗟高飞而莫攀。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伤时俗之趋险,独怅望而长愁,感龙鸾而匿迹,如吾身之不留。窜江介之旷野,独眇眇而泛舟。思孤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岂天监之孔明,将时运之无常!谓内思而自策,算乃昔之愆殃。以忠言而见黜,信无负于时王。俗参差而不齐,岂毁誉之可同。競昏瞀以营私,害予身之奉公。共明党而妬贤,俾予济乎长江。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愁慊慊而继怀,恒惨惨而情挽。旷年载而不回,长去君兮悠远。御飞龙之蜿蜒,扬翠电之华旌,绝紫霄而高骛,飘弭节于天庭。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顾南郢之邦壤,咸芜秽而倚倾。骖盘桓而思服,仰御骧以悲鸣。纡予袂而长涕,仆夫感以失声。履先王之正路,岂淫径之可遵!知犯君之招咎,恥干媚而求亲。顾旋复之无轨,长自弃于遐滨。与鹿以为群,宿林薮之葳蓁。野萧条而极望,旷千里而无人。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终身!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践蹊隧之危阻,登岧峣之高岑。见失群之离兽,觌偏栖之孤禽。怀愤激以切痛,苦回忍之在心。愁戚戚其无为,游绿林而逍遥。临白水以悲啸,猿惊听以失条。亮无怨而弃逐,乃余行之所招。
这是一篇抒发作者无限愁绪的赋作。赋中以悲怆的心情叙述了自己的困境,并由此而产生的痛苦情绪。全赋很注重错综复杂的心理描写。这是曹植赋作中杰出的篇章之一。从全赋所描述的内容来看,此赋当创作于黄初时期。
赋的开篇从离思写起:“嗟离思之难忘,心惨毒而含哀。”这无比哀痛的嗟叹奠定全赋悲凉的基调。以抒情式的手法,引出下面的叙事。接着描写他被迫害远离都城,到封地的经过和心情。从 “践南畿之末境,越引领之徘徊”二句来看,作者是到雍丘。黄初三年,曹植被封为鄄城王,黄初四年,徙封为雍丘王。此后,曹丕在位时,他一直在雍丘,雍丘在中都之地南面,因而称之为“南畿”。作者描绘了他离开都城那种眷恋而又不被君王所理解的那种痛苦、愤恨的心境。在向封地跋涉的路上,他引领徘徊,望云长叹,旧都固然可怀,因为那里是自己久居之地,在那里度过了愉快的岁月,但“攀登而无阶”,而自己所以到了这种地步,其原因就是“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曹植每在一处,都有监国使者监视。由于君王听信谗言,因而曹植越来越受疏远。正如他在赠白马王彪诗中所写:“谗巧令亲疏”。至此,曹植不由得产生了极愤恨的情感。他恨君王“谬听”,恨小人诬陷。自己如今被放逐到荒僻之地,怎能不心忧而憔悴!一路跋涉,怎奈不思绪纷乱。他思前想后,自己的前后处境一一袭上心头:“念先宠之既隆,哀后施之不遂。虽危亡之不豫,亮无远君之心。”他哀悼君惠之不终,这一切都不可预料。接着的 “刈桂兰而秣马”,则是有象征意义,桂兰皆是芳香之物,作者借以象征贤能之士被贱视。这时作者思绪翻滚,为此,他要寄托自己的情致,想要与空中的飞鸿接翼,然而鸿雁高飞云空,难以相攀,想要借将逝去的夕阳以寄言,可音讯一去而不还。为此,他感伤 “时俗之趋险”,这怎能不使他惆怅悲叹!接下的 “窜江介之旷野,独眇眇而泛舟。思孤客之可悲,愍予身之翩翔”四句,更写出了作者遭放逐的孤独悲伤之情。不由得哀叹“时运之无常”。这时作者又将笔墨转向了自己无辜而被放逐的描述上:“以忠言而见黜,信无负於时王。”这是他反复表明的,也是他内心最痛苦的,因此他越发愤恨那些 “競昏瞀以营私”,“共朋党而妬贤”的小人。在被逐的途中,他面对着坎坷的道路、流逝的川水,更加忧心未来的生活,将“长自弃于遐滨”。遐滨,指雍丘。那是一个荒僻之地。未来的生活,将要 “与麋鹿以为群,宿林薮之葳蓁。”但不管怎样苦,他也决不 “干媚而求亲”。并且在最后又表示:“民生期于必死,何自苦以终身。宁作清水之沉泥,不为浊路之飞尘。”表达了作者决不屈节事人,苟且偷生的情怀,充分表现了一位正直文人的志气和傲骨。
这篇赋表达的情感比较复杂,其中有对旧都的怀念,壮志未酬的悲苦,被弃放逐的愤慨对君王“谬听”及朋党妬贤的怨恨,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和为人信念等,有些情感是反复抒发,时而激昂,时而消沉。将作者那种悲苦的心境委婉曲折地抒发了出来,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明代沈嘉所云:“遭谗受诬,以致放逐,而瞻天恋阙之枕,耿耿不替。至于贞心亮节,矢志靡他,又可为臣子处变之法。若论文章,则伯仲屈平,贾、宋诸人未堪与俦。”
这篇赋在表达形式上则学习了屈原的哀郢、涉江等,自己的遭遇也与屈原相似。可见,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是时常想到屈原的处境,并且以他的志节来激励自己。这篇赋在描写现实、抒发情感的同时,还很注重对幻想的描绘,如 “因流景而寄言,响一绝而不还。”“御飞龙之蜿蜒,扬翠电之华旌,绝紫霄而高骛,飘弭节于天庭。披轻云而下观,览九土之殊形。”等等,表明作者在极度痛苦之时,又到幻想境界中去遨游,但最后还要回到现实中来。这种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更加反衬了写实的真切感。文辞凄咽深婉,令人回味无穷。
-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辛弃疾《青玉案》 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唐)李商隐《无题》 3、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五代)李煜《更漏子》
-
《战国策》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
-
式观元始,眇觌玄风〔1〕。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2〕,世质民淳,斯文未作〔3〕
-
张弦 一 尽管已经跨入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最后一年,在天堂公社的青年们心目中,爱情,还是个陌生的、神秘的、羞于出口的字眼。所以,在公社礼堂召开的“反对买办婚姻”大会上,当报告人——新来的团委书记大声地
-
【5459】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判断与决策心理学(第2版)(〔美〕雷德·海斯蒂、罗宾·道斯著,谢晓菲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75万字,201
-
本篇谈的是古诗词语言的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搞过一次专题研究,用计算机来比较世界各种语言,包括每种语言中的不同语体,看哪一种信
-
范成大《晚潮》 东风吹雨晚潮声,叠鼓催船镜里行。 ① 底事今年春涨小?去年曾与画桥平。 ② 【注释】 ①叠鼓:轻快地击鼓。②底事:何事。 【译文】 东风吹来春雨,又化作晚潮声声;轻快的鼓点,催动着小船
-
桃红柳绿,莺歌蝶舞是诗人笔下常状之景,这首诗不同流俗的是写桃,首句“上苑桃花朝日明”不用其红,而是用一“明”字,突出了桃花的鲜艳,也点出了阳光的明媚。宋代陆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明”字,或许也借鉴了此诗吧。“兰闺艳妾动春情”,身居“
-
(一) 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 兰房竟妆饰,绮帐待双情。 (二) 自从别欢来,何日不相思。 常恐秋叶零,无复连条时。 (三) 掘作九州池 ① ,尽是大宅里。 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 ② 。 (四)
-
2014年宁夏小说创作年表◎郎伟2014年的宁夏小说创作呈现良好势头。在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创作领域皆有相当出色的奉献。马金莲的《马兰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