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游录一则》原文|翻译|赏析
清·谈迁2
癸巳闰六月乙亥,微雨,寻霁3。朱太史午隙欲游虎丘4,怂恿之。贳一舟5,经半塘,道柳成列,不似髡我西湖也6,酒数行,及山下,并葛衫蒯屦7,导隶噤声8,夕阴吹凉,眉宇生绿。自生公石、剑池、鹤涧而上,登灵岩寺,径转庑旋9,领略幽旷。返,而材官建德朱氏酌太史10,临流披襟,余辈为不速之客。钱塘黄文甫宏宪师天主教11,谙日家言12,诋僧一行13、郭守敬之学为未至。余素苦觞政14,以太史知我,免于濡首15,席散,漏尽二十刻。
1 北游录:谈迁于顺治十年(1653)至顺治十三年(1656)去北京期间的见闻录。2 谈迁(1593-1657):清代著名史学家,著有国榷等。3 寻:不久。霁:雨晴。4朱太史:即聘谈迁为记室而谈氏得以北游访学的朱之锡。虎丘:即苏州市虎丘山,景致优美,有生公石、剑池、鹤涧、灵岩寺等景点。5 贳(shì):租用。6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头发的刑罚。又剪去树枝亦曰髡。文中二义兼用。7 蒯屦(kuǎi jù):草鞋。蒯,多年生草木植物。屦,鞋。8 导隶:向导。9 庑旋:蜿蜒曲折。10 材官:古时指掌管建筑材料的官员。清代习惯称将军、总督、巡抚麾下差弁为材官。建德:浙江省县名。11 黄宏宪:字文甫,明代天文数学家。12 谙日家言:通晓占候星卜方面的学识理论。谙(ān),熟悉。13 诋:毁谤。僧一行:唐代高僧,天文学家。郭守敬:元代科学家。14觞政:酒令。15濡首:意为醉倒。
【析点】 谈迁记虎丘之游,着意于一个“凉”字。“微雨,寻霁”,带来几许凉意;沿七里山塘冶游,水风清凉;道柳成列,荫凉宜人;至山下,“夕阴吹凉,眉宇生绿”,一“绿”字最为醒目,读之顿觉神清气爽;一路游来,亦是“径转庑旋,领略幽旷”。其时恰逢六月酷暑,虎丘山竟如此阴凉爽人,加之清波萦绕,山境幽奇,此游岂不快哉?
但“不似髡我西湖也”七字置于文中,顿觉刺目惊心。原来,谈迁此次“北游”已是山河易主,先朝沦亡,心怀亡国之哀的谈氏看到山塘之柳,想起清兵进驻杭州后,牧马西湖,湖柳尽毁的情景,不由心溢悲苦,写下了这七字。此又暗指清政府对浙江一代抗清志士的无情杀戮。一“髡”字实在力重千钧。
谈迁本为史学家,北游之行又“故国飘零百感生’“(谈迁广陵),他记虎丘之游便绝无袁宏道“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虎丘)的铺张扬厉;绝无李流芳“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矣”(游虎丘小记)的闲情逸志,而是严谨中透着冷峻,平淡中渗着隽永,让读者透过洗炼剔透的文字,去领会其中的意旨神韵,这便是此文不同于寻常记游文字之所在。
篇末以一“师”、一“谊”、一“诋”附记黄宏宪事,记事严谨客观,淡隽有致,而作者的然否态度尽在未言之中
-
【名句】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语出唐代孟浩然《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看那莲花竟是那样的洁净,才知道她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比喻人应当保持自己的节操,而不被污浊的世风所熏染。
-
沈德潜夜月渡江万里金波照眼明,布帆十幅破空行。微茫欲没三山影,浩荡还流六代声。水底鱼龙惊静夜,天边牛斗转深更。长风瞬息过京口,楚尾
-
武汉会战是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中国军队与日寇进行的一次规模空前的大决战。1938年5月,日军占领徐州后,武汉就成了日军势在必夺的主要目标。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指挥第二、第十一军1
-
原文 徽庙 1 试画工 2 以“万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意。众皆妆点花卉,唯一工于屋楼缥缈 3 ,绿杨隐映 4 中,画一妇人凭栏立,众工遂服 5 。 选自俞文豹《吹剑录》 注释 1.徽庙:指
-
这首小诗遣词用字极为平易简淡,状物抒情活泼生动。它出现在“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的宋初,尤为难得,也传达了诗人高洁不俗的精神情趣。 第一、二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余晖斜照,江面上飘着一只搭有苇蓬的小船,“半日”说明小船已经飘荡很久了
-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 兵者不祥之器》翻译与解读
-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
-
[十二·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①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
-
国家以节俭化天下,以廉耻劝风俗。|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国家以节俭化天下,以廉耻劝风俗。》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过秦论(上)过秦论(上) 西汉·贾谊 【题解】 贾谊是西汉初年杰出的辞赋家、政治家。他主张革新,整顿官场,清明吏治,因此触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