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孤山夜月图》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流芳
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西泠而归2。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3,忽为孟阳写出4,真是画中矣。
1“孤山夜月图”为程嘉燧所绘。孤山:矗立于杭州市西湖中。2西泠(ling):即杭州市西湖西泠桥,在孤山下白堤西。3壬子:壬子年,公元1612年。4孟阳:明代书画家程嘉燧,字孟阳。
【析点】 这是一篇为友人的画幅所作的题辞。为人题画,却不说丹青,不谈画者,单从自己月夜泛舟西湖着墨,起笔不俗。西湖泛舟,月夜孤山的景色尽入眼帘,初升之月与飘拂的柳枝倒映湖中,湖水空明,水中的新月与柳枝随着水的涟漪而荡漾,真是醉人的孤山月夜啊! 状绘孤山夜月的实景,抒发自己沉醉其中的情愫,是作者久怀之夙愿,但却始终未得绘成。恰在此境此情中,友人的“孤山夜月图”偿了自己的夙愿,欣喜之情,自是油然而生;观赏之际,自己如入画中,如返湖上。如此一路写来,游目骋怀,不落俗套,意趣隽永,耐人品味。黄宗羲评李流芳的“文中有画”四字用于此题,再切当不过了。
全文对友人画幅虽未着一笔描摹,而月下孤山那幽明谧静的夜景,早已全现读者眼前;题辞对友人画幅虽未置一句褒辞,而称赏叹美之情,全然溢于言表。即画幅状实景、以实景托画幅的艺术手段,使题辞文墨舒卷自如,情景高度交融,格调新颖,别开生面。
-
绝弦与断丝,犹有却续时。唯有衷肠断,应无续得期。
-
缩颈夜眠如冻龟,雪来惟有客先知。江边晓起浩无际,树杪风多寒更吹。青山有似少年子,一夕变尽沧浪髭。方知阳气在流水,沙上盈尺江无澌。随风颠倒纷不择,下满坑谷高陵危。江空野阔落不见,入户但觉轻丝丝。沾掌细看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
-
这首小诗集绘景、抒情、写人于一身,宁静的景象中深藏感情的起伏,平淡的词语中可见清绝的人格。
-
乖阙意方弭,安知忽来翔。累日重欢宴,一旦复离伤。置酒慰兹夕,秉烛坐华堂。契阔未及展,晨星出东方。征人惨已辞,车马俨成装。我怀自无欢,原野满春光。群水含时泽,野雉鸣朝阳。平生有壮志,不觉泪沾裳。况自守空
-
《律应黄钟》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
-
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这首诗描绘了濯锦女郎以鸳鸯锦与晚霞相比美的动人场面,表现了女郎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爱、欣赏和无限喜悦的心情。 诗先为女郎濯锦布
-
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②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③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④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
-
小西门长沙市已经将小西门规划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到底历史文化风貌还存在多少,保护得如何,恕我无法去看,不大清楚。但过去的小西
-
《梅花·胡中丞早梅》咏梅花诗鉴赏 方干不独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