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内篇 逍遥游)
鹪鹩虽在深邃的森林中作巢,可是筑巢所占也不过一枝而已。偃鼠去喝那满满的黄河的水,可是他的小小的身体,也只能喝满肚子而已。引喻一枝之寄,一鼠之饮,就森林与大河而言,渺小至矣。
人也和这个一样,恁是贪心,以天下之大,财富之饶,又能算得什么呢?
鹪鹩,就是巧妇鸟,一名工雀,又名女匠,也别名桃虫。喜好深处而巧于为巢。偃鼠,形大小如牛,赤黑色,獐脚,脚有三甲,耳似象耳,尾端白,好入河饮水。
鹪鹩好深处为巢,也不过巢于一枝;偃鼠好饮水,也不过饮满腹。由于这缘故,所以许由能安于陋室,不羡恋豪华富贵,而能安于布衣,就是这个道理。
-
《古代兵法散文·国防论》原文鉴赏 [原文](节
-
林虑双童长不食,江郎三子梦还家。安得此身生羽翼,与君来往共烟霞。
-
【4863】陈赓大将图传(傅涯主编,解放军出版社,15万字,600幅图片,2013年1月第1版,49元)△11章:①将门之后,东山启蒙;②黄埔一期;
-
澹师昼睡时,声气一何猥。顽飙吹肥脂,坑谷相嵬磊。雄哮乍咽绝,每发壮益倍。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孰云天地仁,吾欲责真宰。幽寻虱搜
-
[清] 严 复 英国名学家穆勒约翰有言 ② :“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 ③ ,非谙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斯言也,吾始疑之,乃今深喻笃信 ④ ,而叹其说之无以易也。岂徒言语文字之散者而已,
-
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诗,呈给友人,是用以互相勉励之意。 开篇二句叙述移栽柏树的原因,言辞极为朴实、淡雅,颇有古韵。“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以如此恬静、闲适的笔触引领全文,令人如处炎炎夏日,避身
-
【题解】 此诗典型地反映了古代知识分子处于黑暗现实之下的内心苦闷。之所以要一日须饮三百杯,之所以要笑坐雕鞍歌落梅,是因为从历史上看到了李斯为博取功名而遭杀害的可悲的人生结局; 是因为从羊祜墓碑的湮没荒
-
名言: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 注释: 秉: 举。鉴: 镜子。 句意: 大公无私的人永远公正无私, 就象高悬的明镜可以照见各种事物, 就象无私的烛光从来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一样。 出处: 唐·孟效《上达
-
【原题】:水北民家窗间有题夜深短檠灯功名平生心者戏成平侧诗二首
-
贱子来千里,明公去一麾。可能休涕泪,岂独感恩知。草木穷秋后,山川落照时。如何望故国,驱马却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