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全诗鉴赏、诗意解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韦应物(737—约789),长安人,早年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专事唐玄宗。玄宗死后,韦应物折节读书,改变尚侠的志向,成为闲静清雅的诗人。在唐代宗时期任过县令,在唐德宗时期任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成为关心民生疾苦的地方官。韦应物的诗能细致描写感情,表现闲适淡远的胸襟,并善于写自然景物,语言工致深切。韦应物学习陶潜、谢灵运、王维诸家诗,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作者在江苏淮阴一带客居,遇到了从梁州(今陕西南郑县东)来的老朋友,这种异地相逢令人有旧情重温的欣慰,但十年阔别,鬓发萧疏,也使人增加了许多老大苍凉之感。这首诗反映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这首诗是从回忆过去写到今日相逢。过去江汉客里相逢,那时节曾经尽量痛饮,为的是怕以后长别无期;果然人事如浮云过眼,别后东西分散,十年的光阴如流水般逝去了。可是时光却没有冲淡一分友情,从相逢后的欢言笑语中,使人深感人情如旧,但是互相仔细端详起来,都能发现各已苍老,“萧疏鬓已斑”。本来客游异乡,老大时候应及早归去,然而自己却不能,只好滞留淮上,愁对秋山。
这首诗没有一点雕饰之处,完全是自然之语,感人之处唯在情真与情深。诗中有两联是相对的, “浮云”对“流水”, “欢笑”对“萧疏”, “一别”对“十年”, “情如旧”对“鬓已斑”,对仗工整,但由于蕴情丰富,态势自然,使人毫不感到拘制,相反却大大增强了诗的动情力。在唐诗中本诗是特出的篇章。
-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
韩愈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 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 可以成美。夫岂多吉? 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
-
《雨中人》 散文 文 月下李说人在雨中,便和雨有了关系。这关系在天上,在地上,在一片一片的绿叶上,在一座又一座的山谷里,也在一条浑
-
名言: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注释: 情: 道理。不及: 指来不及准备。虞: 意料。戒: 备。 句意: 用兵的道理就是要迅速, 乘敌人还来不及准备的时候, 走敌人意料不到
-
万木声号呼,百川气交会。--孟郊庭翻树离合,牖变景明蔼。--韩愈潈泻殊未终,飞浮亦云泰。--孟郊牵怀到空山,属听迩惊濑。--韩愈檐垂白练直,渠涨清湘大。--孟郊甘津泽祥禾,伏润肥荒艾。--韩愈主人吟有
-
忠义可以感鬼神,诚信可以动金石。|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忠义可以感鬼神,诚信可以动金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明时不爱璧,浪迹东南游。何必世人识,知君轻五侯。采兰度汉水,问绢过荆州。异国有归兴,去乡无客愁。天寒楚塞雨,月净襄阳秋。坐见吾道远,令人看白头。
-
[唐]崔国辅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这首诗通篇扣紧一件破旧的
-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
-
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