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诗《在地层下》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在地层下
苏金伞
冰雪
使大地沉默。
然而沉默
并不是
死亡。
眼前:
虽然是冻结的池塘
是没有颜色的田野,
是游行过后
标语被撕去的墙壁,
和旗子的碎片飘散的大街。
但是,在地层下,
要飞翔的正在整理翅膀,
要跳跃的正在检点趾爪,
要歌唱的正在补缀乐曲,
要开花结子的正在膨胀种子,
躺在枪膛里的子弹,
也正在检测自己的甬道。
不久,
土壤就会暖和起来,
肌肉也松动了;
雷会来呼唤它们。
不久
就是彩色的季节
和音响的世界。
而匿居在洞穴里
或流放在海边的暗哑的歌者,
也将汇合在一起,
围绕着太阳
举行一次大合唱。
【赏析】 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写过这样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也许是聪明的诗人偶发奇想,因为大自然的四季变幻常常与人类社会的变革发生着微妙的对应关系。不过,用四季的交替作比,已经成了许多诗人用来喻示社会转折的常见笔法。苏金伞的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方式抒写出一曲奉献给春天的颂歌。
在地层下一诗写于1947年。当时,诗人身处国统区的政治高压之下,抗战胜利之后出现的民主运动受到了国民党当局的残酷镇压。诗人目睹国统区腐败的现实,依然坚信这个严冬笼罩的大地必将会被雷声轰鸣的春天击碎。因此,诗人运用充满象征意象的笔调,展示了即将汹涌而出的火山爆发式的景象。
全诗的艺术视角由目及的现实景观,写到埋藏在现实表象之下的世界,再写即将降临的春之狂欢,逻辑脉络十分清晰。
诗的开篇两行:“冰雪/使大地沉默。”即是在写明季节,也是在铺垫沉闷的氛围,点出诗前半部分的情感基调。随后,诗人又用了两个细节描写“冻结的池塘”,“没有颜色的田野”来加重这种沉闷的感觉。紧接着又把笔转向严冬中的另一类景观:“是游行过后/标语被撕去的墙壁,和旗子的碎片飘散的大街。”这样,便把诗歌中的冬天与反动当局的专制统治联结起来,整体的象征在细节的描写中得以暗示。
从诗的第四小节开始,诗中连续出现四个排比句式,显示出在残酷的冬天之下,准备冲破冬天的势力正在积蓄力量。有欲展翅飞翔的,有要奔跑跳跃的;有要高奏战歌的歌者,更有枪膛里的子弹“正在检测自己的甬道”。这样,表面上看来静谧的冬季,实际正伏卧在愤怒的火山顶端。冬天的地层下蕴含着如此火热的情绪,那么,它的归期还会遥远吗?
正因为有了这些冬天无法遏制的生命力量,所以诗人坚信,不久冻结的土壤也要变得暖和,冻僵的肌肉也要恢复充满力量的弹性。因此,只需春雷的一声信号,严冬便会被消灭干净,大地重新出现万物奔腾,色彩绚丽的春天。
这首诗由冬天和抗拒冬天势力的相互较量过程串联,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推动诗内的情感向诗人预想的目标移动,从而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
【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扬州)人。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作为词人,他虽受花间词影响,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但词风不像
-
周尚书弘正,即周处士弘让之兄,梁元帝时任左户尚书。后仕陈朝,天嘉元年(560),迁侍中,国子祭酒,往长安迎陈顼(即后来的陈宣帝)。天嘉三年,弘正还陈,庾信作此诗送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月季花相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月季花的诗句,关于月季花的古诗有什么,有关月季的诗句。关于月季花的诗句如下:《月季》【宋】苏轼花落花开无间断,春来春去不相关。牡丹最贵惟春晚,芍药虽繁只夏初。唯有此花开不厌,一年长占四时春。
-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名言: 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情性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 注释: 世硕: 孔子门徒的学生。致: 引导。长: 滋长。 句意: 周人世硕以为
-
《瑞香花·题瑞香花X》咏瑞香花诗鉴赏 杨维桢
-
【注释】 选自《墨子·尚贤上》。 厚:宽厚。 寡:少。 薄:不厚道。 【赏析】 一个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都希望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但是国家却没有富强而是贫穷,社会没有安定而是混乱,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执
-
这是一首写“静观自得”的诗。作者把秋色、秋声、秋气、秋水描绘得形象动人,意境恬静清新。从首联可以看出,在一个天高气爽、月明如水的秋天夜晚,诗人登上月陂堤岸,东走西游,悠然四顾。江面茫茫,月色溶溶,向北望去,看到那百尺高台,宛若天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此时登上月阪堤,也是心与物会,景
-
本词所写,虽只是一腔惜春情怀,但若结合人生经验来读,则也可以从中引申出上述带有哲理性的意义。
-
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名言: 穷变态于豪端,合情调于纸上。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自可背羲、献而无失,违钟、张而尚工。 注释: 穷:
-
《人苟有志于学,自应随分有所长益,所可患者,有助长之病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人苟有志于学,自应随分有所长益,所可患者,有助长之病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宋·陆九渊 《与张季忠》,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