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精品之《登楼赋》鉴赏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而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这篇享有盛誉的抒情小赋属于辞体,也可以看作一首诗。晋代陆云在同其兄陆机切磋文章技巧时,就说过“登楼名高,恐未可越尔”(与兄平原书),梁代刘勰论魏晋赋也以王粲居第一,宋代朱熹则认为此赋“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元人郑光祖据此编了一出杂剧王粲登楼。“王粲依刘”为文学史上重要的典故。
全篇逐韵分段。一段写登览。首登楼缘起乃是为了“销忧”。“览斯宇(此楼)之所处兮”以下十句写楼头所见的景物,同时交待了楼的地点方位——处在荆州漳、沮二水之侧,靠近范蠡之坟(陶牧)、楚昭王之墓(昭丘)。从望中所见“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看,是秋成的季节,故有“信美”之叹。末句点明欲销之忧乃故乡之思。
二段写归思。首二先回顾作者经历——适逢董卓之乱(纷浊)避至荆州,迄今已逾十二年。“情眷眷而怀归兮”以下写远望当归而荆山障目,从而宣泄因旧乡壅隔而不能北归的悲思。接着用孔子困于陈时曾叹息“归欤,归欤”(论语·公冶长),楚人钟仪被囚于晋而操南音,越人庄舄在楚任职显要而喜越声等故实,引出末二穷达迹异而思乡情同的感叹,进一步衬托自己对故土的强烈的思念。
三段伤不遇。首先提出自己的期待——盼天下大治早些到来,希冀王道普施,自己才可以乘时(假高衢)以施展抱负才能,改变如徒悬的匏瓜和无人取饮的枯井那样长期被弃置埋没的处境。看到日落时分原野之上孤兽索群、归鸟相呼、征夫未息的情景,更引起何处是归程的感慨。因而登楼后不但未能“销忧”,内心反而更不平静。
赋中写的不单纯是兵戈阻绝,有家难回的哀思,而最后归结到不遇的感慨上来的。其中包含有具体的现实内容。按王粲出身名门,其祖王畅、曾祖王龚都曾位列三公,在汉末极重门第的风气中,他自少即出入洛阳、长安,很得势要者赏识。他初访蔡邕,邕即倒屐以迎,而以“此王公孙也”相介绍,便使在场众宾肃然起敬。因此王粲对功名一向怀有很强的信心。他到荆州依刘表,是怀着很大政治热情的。然而刘表其人外貌儒雅,心多疑忌,又以貌取人。随着岁月的迁延,一个政治上不甘寂寞的人,就有备受冷落之感。所以“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这话有一半是从政治处境上讲的。赋中还说“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深望“假高衢而骋力”,都包含着由功名不遂而生的怀才不遇的思想内容。正因为如此,当曹操挟战胜之威,长驱直入占领荆州,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满足了他的功名心后,他就不再思乡,而愁云一扫了。
两汉大赋,对景物环境的描写讲究夸张扬厉,面面俱到。登楼赋完全舍弃了那种传统,多胸臆语而适当描绘景物,虽名为赋体,实近于楚辞而远于汉赋。如“览斯宇之所处兮”十句固然“局面阔大”(姚范)而且形象清新,却不专事铺采文,这里有北而略南,取东而舍西,看似不够全面对称,实际上是以必要为限度,删繁就简,清新可喜。登楼赋成功地表明,一旦辞赋摆脱臃肿的词藻和呆板的程式,犹如甩掉了因袭的包袱,将会变得多么地富于抒情性和艺术的魅力。从王粲登楼赋到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标志着辞赋在魏、晋时代发展的新的里程。赋中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三个层次,而其中的景物描写也表现出不同的色调和风貌。一段如实写登览所见江山信美,所以有通浦长洲、广陆沃流、华实蔽野、黍稷盈畴之景;二段引起怀乡之思,配合写景为平原无际、高岑障目、路迥川深等等;三段写政治上的失意,配合写景为日薄西山、北风萧瑟、鸟兽狂顾、征夫行色匆匆等等。这种紧密配合感情发展的、有层次的景物描写,表现出高超的技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7年四平古诗词大赛,内容包括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古诗词过级大赛,2017年首届宁江区古诗词大赛观后感,2017年“中华经典”古诗文大赛活动开始报名,这个杯赛怎么样。【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
-
原题:伯夔酬诗相奖感而次韵却寄不自禁哀音之发越也
-
这一俗语源自“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或楚地。据《韩非子·和氏》记载: 春秋时代,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在今湖北西)得一璞玉,献给厉王。厉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便以欺君罪砍掉卞和的左足;武王即位
-
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
杨维桢 千山万山青入空,大梅小树如游龙。 井西道人出神去 ① ,飞过蓬莱第一峰 ② 。 【注释】 ①井西道人:即黄公望,汪砢玉《珊瑚网》卷三三录张梦辰《题子久山水》诗云:“井西道人壶中仙。” ②蓬莱:
-
【名句】农夫比粟,商贾比财,烈士 ① 比义。 【注释】①烈士:指有远大志向或重义轻生的人。 【释义】农民比谁的粟收成多,商人比谁更有钱,而烈士则比谁更富有正义。 【点评】不同类别的人追求的目标不同,评
-
忆昨初受命,同下紫宸朝。问君当何之,笑指北斗杓。共念到几时,春风约回镳。所持既异事,前後忽相辽。岁月坐易失,山川行知遥。回头三千里,双阙在紫霄。我老倦鞍马,安能事吟嘲。君才绰有余,新句益飘飘。前日逢吕
-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出处】唐白居易《杨柳枝》 【意思】春风吹来,柳树上的千万枝条变得嫩绿,好像黄金的颜色,这些枝条比丝还柔软。诗句写出了初春嫩柳的娇柔之态。 【译注】一株柳树在
-
《看不见的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黑人作家埃利森(1914— )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我”是一个一直没有暴露身份的人。他现在住在装有1369只灯炮的地窖里,产生幻觉,回忆往事。祖父的遗训,高中毕业
-
五色石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全称《笔炼阁编述五色石》,又名《遍地金》、《补天石》。八卷。题“笔炼阁编述”。或谓作者即徐述夔。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江苏东台人。成书于清康熙前期。 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