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兵车行》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1]兵车行是歌行体诗。歌行本是乐府体裁之一,作者采用这个体裁,自创新题,来反映现实。唐玄宗统治后期,穷兵黯武,为向外开边,在边境发动扩张战争,天宝十年之后,出征南诏,进攻吐蕃,战争频连。这首诗大约写在这个时期。
[2]萧萧:马嘶鸣声。行人:行役之人,即出发的士兵。
[3]耶:同“爷”。咸阳桥: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横跨渭水,为当时由长安去西北的必经之地。
[4]干:冲。
[5]点行频:频繁征兵。点行,按照名册点名征发。
[6]十五、四十:十五岁、四十岁。北防河:唐开元十五年后每年秋冬调兵北上河西防御吐蕃入侵。河,指黄河。西营田:驻兵在西北屯田戍边。
[7]里正:唐制百户为里,设里正,即里长。裹头:男子初成年绾发扎头巾。与裹头,表示被征发时刚刚成年。还戍边:从戍边之地回来。
[8]武皇:汉武帝,喻唐明皇。唐诗多以汉喻唐。
[9]山东二百州:山东,指华山以东,唐时潼关以东七道二百十七州,这里举其整数。千村万落,千万村落。荆杞:荆棘、杞柳之类野生植物。
[10]把(ba)锄犁:扶犁拿锄。无东西:指野草蔓生,田垅农作物长得杂乱,不成行列。
[11]秦兵:关中的兵士。
[12]未休关西卒:唐制征发士兵到一定年限遣发回家,谓之“休”,犹今所谓“复员”。新兵旧兵轮换在冬季进行,因战争频繁,到期关西籍士兵未能复员。
[13]信知:确知。
[14]青海头:青海湖边。唐与吐蕃多次在青海一带进行战争。
[15]啾啾:古人想象中鬼的哭泣声。
兵车行是杜甫乐府诗的代表作,他用乐府旧体,不袭用旧题,而自己创题立意,以现实中的重大事件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的尖锐矛盾。这是对乐府歌行体的创造性发展。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引明单复曰:“此为明皇用兵吐蕃而作,故托汉武以讽,其辞可哀也。先言人哭,后言鬼哭,中言内郡凋弊,民不聊生,此安史之乱所由起也。”诗篇揭露了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给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封建帝王的侵略扩张战争,首先使本国人民蒙受骨肉分离、田园荒芜、民不聊生、白骨累累的痛苦。全诗分三段,首七句为第一段,写士兵出发家人送别的悲惨景象。从“道旁过者问行人”到“被驱不异犬与鸡”为第二段,写一个士兵向过路者述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长者虽有问”以下至结尾为第三段,写士兵的议论,表现出强烈的怨恨。全诗运用描写情景、让当事人现身说法的表现方法,又化用了乐府民歌和古诗中的若干句意,采用三、五、七言穿插以及口语化和夸张、生动的描写相结合,使作品具有明显的民歌韵调。
-
蔼蔼美周宅,樱繁春日斜。一为洛下客,十见池上花。烂熳岂无意,为君占年华。风光饶此树,歌舞胜诸家。失尽白头伴,长成红粉娃。停杯两相顾,堪喜亦堪嗟。[白头伴、红粉娃皆有所属。] 作品赏析【注释】:开成三年
-
[近代]刘源禄山下烟霞山上楼,丹梯蹑足小勾留。置身已在烟霞上,还有烟霞最上头。华楼是
-
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
-
生还粗胜虞,早退不如疏。垂死初闻道,平生误信书。风涛惊夜半,疾病送灾余。赖有萧夫子,幽怀得少摅。心闲诗自放,笔老语翻疏。赠我皆强韵,知君得异书。滔滔沮叟是,绰绰孟生余。一笑沧溟侧,应无愤可摅。
-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
《蝴蝶花·蝴蝶花》咏蝴蝶花诗鉴赏 钟文贞不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幼儿园六一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古诗词,关于六一儿童节的古诗词,六一儿童节的古诗。关于童趣的古诗(但不一定是写六一的):1.宿新市徐公店(宋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i
-
民谣断句此物面相丑,常在家中守。赶它赶不走,集市买没有。——打一物这个集市买没有的农家用物,而今是真正消亡,难寻其踪了。但在男耕女
-
人生有许多的错过和失之交臂,有许多的遗憾和失去,当然也有许多的感动、悲伤以及各种独特的体验及经历。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一只筛子,岁月筛
-
汪元量 北望燕云 ① 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南四百州 ② 。 南宋亡后,诗人作为元军的俘虏之一,和宫女们离开临安,坐船北上的途中,想到自己是被押送到燕山一带去的,燕山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