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唐].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题解】 大雁塔在西安市南慈恩寺内。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皇太子李治为追念母后文德皇后,在原无漏寺旧址兴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命名,“慈恩寺”。寺内高塔为著名僧人玄奘设计,因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记:摩揭陀国有一僧寺,一日忽一雁离群落羽摔死地上,僧人惊忌,认为雁即菩萨,众即埋雁建塔纪念。故将慈恩寺塔称为大雁塔。塔初建为五层,武则天时增建为十层,后因战争破坏,残存七层,高64米,是中国著名的佛塔。唐天宝十一年(752)秋,诗人与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登慈恩寺塔,各有诗作。此诗描绘外观塔势,继而写登高下临之所见景色。高适,诗人,字达夫,仕至西川节度使、散骑常侍,诗与岑参齐名。薛据,亦为当时诗人,终水部郎中,浮屠,梵文佛塔的译名。 【作者】 岑参,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内蒙古碛中作诗。 【注释】 ①涌出:谓拔地而起。妙法莲花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②世界:此为佛家语, “世”指时间, “界”指空间,犹言宇宙。③蹬道:台阶。盘:曲。④突兀:高耸貌。⑤峥嵘:高峻。鬼工:极言建造精巧,非人工所能及。⑥苍穹:苍空。⑦“连山”两句写远观群山之状,似波涛奔涌。⑧驰道:天子所行之路。⑨苍然:秋色苍茫。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⑩五陵:指汉代五位皇帝的陵墓,即高祖刘邦的长陵,惠帝刘盈的安陵,景帝刘启的阳陵,武帝刘彻的茂陵,昭帝刘弗陵的平陵,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⑾净理:佛家的清净之理。佛徒以远离一切恶行、心不为尘俗垢染为“清净”。了可悟:即了悟,佛家语,指参透领悟佛理。⑿胜因:美因、善因。佛家认为物必有因,,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夙:早。宗:信仰。⒀挂冠:指辞官。⒁此句谓以佛理为永远凭藉,即以佛教为归宿之意。觉道,佛家语,指寂寞无相的“大觉之道”。资,藉。 【译文】 大雁塔好象从地面突然涌出,高高地矗立直插入九霄云空。登高临眺仿佛站立在尘世之上,塔梯纡曲盘旋于虚空之中。耸然而出雄视着神州大地,峥嵘峻险非人力营建之工。四周的曲檐阻碍了太阳的运行,七层的顶楼摩擦着苍天的穹窿。略略向下窥看只见高飞的鸟在眼底盘旋。俯着身子倾听传来疾驰的风惊心动魄的吼声。群山起伏象汹涌的波涛,仿佛去朝拜大海滚滚而东。苍青的松树分立于御辇驰行的大道两旁,慈恩寺的殿堂观宇多么精巧玲珑! 萧瑟的秋风从西吹来,苍茫茫的秋色弥漫了整个关中。北边平原的五陵一带,千秋万代依然青烟缭绕云雾蒙蒙。此情此景令人彻悟了佛理,美妙的善道是我历来所尊崇。今后我决心挂冠隐去,以佛道为凭藉超然生死极乐无穷。 【赏析】 天宝十一载(752)秋,岑参与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同 登长安慈恩寺塔,五人均有诗记其事,岑诗以其雄奇峻拔,为世所称。慈 恩寺浮图,即今陕西西安大雁塔,为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唐僧玄奘所建。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该诗起式即卓尔不凡,如“大将旗鼓相 当,皆万人敌”。一“涌”字,化静势为动势,将巍然宝塔从地下涌出,凭空 高耸之势衬托得淋漓尽致。此二句,奠定了全诗雄奇壮阔、苍劲挺拔的情 感基调。 “登临出世界”八句,写登塔所见所感。诗人拾级而上,如走出尘世, 塔阶盘旋,直达天穹。“出世界”和“压神州”二语,彰显出宝塔之大气磅礴 与鬼斧神工,霸气尽露。“四角碍白日”二句,极尽夸张之能事,塔的四角 遮蔽住白日,七层宝塔已摩天接踵,直与天齐。从塔的高处向下俯瞰,高 空之鸟和凌厉之风都沦为高塔之配角,宝塔之高耸入云,可见一斑。 “连山若波涛”八句,以排比句式极力描摹宝塔四周之景色。东面山 景绵绵不绝,如波涛起伏。南面宫苑,御道在青槐的映衬下格外葱翠,宫 殿突显得灵巧精致,错落有致。秋风从西边袭来,萧瑟肃杀之气直贯长 安。北边渭水北岸,前汉五位皇帝的陵寝,历经岁月沧桑,静静憩息于青 松翠柏之下。“秋色从西来”四句,其笔力之雄劲,描绘之贴切,向为后人 称道。明人钟惺赞此四句“写尽空远”,与杜甫之“齐鲁青未了”相比,“详 略各妙”(唐诗归)。诗人写四方景色,不仅揭橥出周遭景色之转换,从 雄阔到伟丽,从苍凉到悲凉,更暗合着对天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及历史盛衰无常的忧虑与反思。 末四句则借景抒怀,有感而发。宝塔纵然雄伟壮丽,但国事日艰的现 实却令诗人心胸沉郁滞重。其时,边塞出征失利,朝廷奸宦当道,藩镇图 谋不轨,民生凋敝,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诗人惆怅难解,唯有向佛 家求清净之理。此时,诗人“挂冠”而去,远离俗务,早求佛理的退隐之心 已跃然纸上。 总体而言,全诗极尽描绘之能事,为读者全方位呈现出慈恩寺塔的雄 壮、孤高、突兀、超逸绝伦的形状与气势。但此诗意旨并非在此。在诗人 看来,宝塔之雄壮,正反衬出国事的凋敝,民生之多艰,纵然眼前有奇景, 又何曾增添半点喜悦? 明人高棅评此诗“皆雄浑悲壮,足以凌跨百代” (唐诗品汇),正是把握住了家国之悲的诗歌主旨后的确切之论。
猜你喜欢
  • 白居易《题山石榴花》全诗赏析

    一丛千朵压阑干,翦碎红绡却作团。风袅舞腰香不尽,露销妆脸泪新干。蔷薇带刺攀应懒,菡萏生泥玩亦难。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采弄尽人看。 作品赏析【注释】:新干:一作初干。风袅舞腰①香不尽?露销妆脸②泪新乾

  •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全诗赏析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2]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3],一条星宿五门西。 作品赏析【注释】:[1]:长安城。[2]: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这里“十二街”是虚指。[3]

  • 白居易《病假中庞少尹携鱼酒相过》全诗赏析

    宦情牢落年将暮,病假联绵日渐深。被老相催虽白首,与春无分未甘心。闲停茶碗从容语,醉把花枝取次吟。劳动故人庞阁老,提鱼携酒远相寻。

  • 陆游《泛舟观桃花》咏桃花诗赏析

    《桃花·泛舟观桃花》咏桃花诗鉴赏 陆游花径二

  • 孤独 [德国]尼采

    群鸦聒噪, 嗖嗖地飞向城里栖宿, 快下雪了。—— 有故乡者,拥有幸福! 你站着发愣, 回首往事,恍若隔世! 你何等愚蠢, 为避严冬,竟逃向人世? 世界是门, 通往大漠——又冷又哑! 不论谁人 失你之所

  • 《我行其野》原文与鉴赏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诗词《溱洧》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溱与洧,方涣涣兮。 ① 士与女,方秉蕑兮。 ②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③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④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⑤ 溱与洧,浏其清矣。 ⑥ 士与女,殷其

  • 杜甫《白帝楼》全诗赏析

    漠漠虚无里,连连睥睨侵。楼光去日远,峡影入江深。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去年梅柳意,还欲搅边心。

  • 《贺新郎》(辛弃疾)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竟 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

  • 国学名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出处和解释

    【名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实知》。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认识事物都是因为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得到知识,不请教发问就不会有所认识。说明人的能力、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