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杨万里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
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这首诗在构思上与前一首同出一机杼:以静境写慵懒无聊,又从动境反衬恬静闲适。一样地写得活泼自然,富有情韵和机趣。
首句写庭院之小和静。古以五尺为一弓,“半弓”是极言庭院很小。半弓之大的小院里,松阴覆罩,满地绿苔。这跟“芭蕉分绿与窗纱”一样使人感到清凉、幽静。这已经有了“闲”的环境与氛围。不过这“闲”境还不只是表面的,庭院很小而绿苔满地,就告诉我们此院人迹罕到,主人交往不多,平日又懒于打扫。我们读读也是写闲居的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茅檐长扫静无苔”之句,这层意思就不难体会到了。
第二句写初夏日长,午睡起来以后的慵懒心境,是上一首中“日长睡起无情思”的具体化、形象化。本来幽静的环境正适宜于读书,可诗人却没有那样的兴致和心绪:偶然想看看书,却又懒得翻开。我们似乎看见了诗人拿起书来重又放下的那副懒洋洋的动作神情。完全是老实话,大白话,却很生动传神。
三、四两句笔意一折,转出全新的境界。他两手捧起院中清澈的泉水,洒向那碧绿的阔大的芭蕉叶上,发出一阵沙沙的声音,惊动了庭中的孩童,他们误以为是下起雨来了。孩子们的天真无邪,他们的惊喜,诗中没有写出来,我们却能想象出,甚至能听到那欢快的笑声。他们的惊喜、欢笑,给这狭小的、安静的、沉闷的小院平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读来真是意趣盎然。不过,懒于翻书却去掬泉,这本身就是一种无聊赖的表现。前句着一“戏”字,与后句“误认”相呼应,暗示我们:诗人是有意戏逗孩子,同上首中写孩子们捉柳花一样,他是要借他们的童真与欢乐,来打破这小院的沉静,来调节这闲居的烦闷无聊,以求自娱。因而这掬泉的动作和兴致,恰与无心读书的慵怠相映衬,互为表里,相反而相成,从生活的乏味里发掘出生活的情趣。
诗人运用日常口语入诗,浅近通俗,不重典实而重抒写性情。他写闲居生活的慵懒、无聊、烦闷,却能写得很轻快、很活泼,很超拔。他又不象苏轼那样通过自我排解来达到一种超旷的境界,显得有些飘逸。他对生活的描写很具体,很实在,很细致,也很深入,因而显得平易亲切。你能感受到他的无聊甚至郁闷,可是丝毫没有沉重感,相反,他将你带入那轻松而饶有情趣的诗境之中,去领略一种轻巧自由、活泼洒脱的韵味和风致。
-
《功之未就者,天也.志之自立者,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功之未就者,天也。志之自立者,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王夫之《尚书引义》 卷六,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薄少君【作者介绍】薄少君,万历时太仓(今属江苏)人,秀才沈承妻。承字君烈,有才而夭,薄少君作诗百首吊之。钱谦益《列朝诗集》选了十首
-
《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4136】国家竞争优势(下)(〔美〕迈克尔·波特著,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34 2万字,2012年8月第2版,75元)△国家篇:衰落的大国、经济
-
这首词题为玩月,描述词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宫的幻想之旅,同时,不忘人间百姓疾苦。幻境与现实巧妙结合,读来令人既感奇特,又无比亲切。首二句描写十五月圆之夜的天光月色:皓月当空,月轮的万顷光波,扫射整个宇宙,世界一片澄明透彻。这境界多么美
-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出处】唐白居易《 卖炭翁 》 【意思】终于,一夜的鹅毛大雪使城里城外积雪盈尺。抱着满怀的希望,天 刚蒙蒙亮,老人便驾着满载木
-
【3747】人才评价理论与方法(中国人才研究会编,郑其绪著,党建读物出版社,40万字,2016年12月第1版,62元)△共12章:①人才评价研究的
-
【原题】:江西李君千能能和墨及画梅艮斋许以三奇而诗非所长也
-
宋词典故·玉生烟 【出典】 唐·李商隐《锦琴》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清·冯浩笺注引《困学纪闻》:“司空表圣(图)云:戴容州叔伦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
元戏剧《王实甫》鉴赏 《丽春堂》全名《四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