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小池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它象一帧立轴,淡淡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即景图。你看: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几株碧树在晴空中摇曳,把自己的倩影投向如镜的水面。一池莲荷刚刚绽出嫩绿的小叶,蜻蜓即已捷足先登,亭亭立于叶尖之上。活泼生动,又清新幽静,你似乎能闻到一脉馨香,感到一阵清凉,顿时神清气爽,烦恼尽释。
前人评杨万里的诗,都强调一个“活”字,说他“乃事悟活法”。这首小诗,也活泼泼地跳荡着一个活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独特的体验,着意刻画初夏的独有景物及它们所给予人的独特感受,又出人意表地以拟人化的手法将这一切活化出来,于是,整个画面便由静而动,活脱脱地呈现于你的眼前,并以纤尘不染、阒无人迹的清新、幽静,令你沉醉流连。
宋诗讲究诗情理趣。杨万里特别看重诗的蕴籍。他把诗与茶作比,茶味不是一下子就能领略的,需要慢慢品味,诗也是如此。他摆出“去词去意,而诗有在矣”,没有蕴籍的诗算不得好诗。但他不象江西诗派,靠牺牲诗的情味来追求诗的理趣。他说,“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从胸中的识见与诗的清新活泼的联系,强调通过生动活泼的诗情,来天衣无缝地表现诗的理趣。这首诗,就是实践他的主张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整首诗是即景,无一句题外话。但未两句,却有无穷韵味:从荷叶的角度去看,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余韵;从蜻蜓的角度看,又有求新爱美,反应敏锐,如饥似渴的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愈是品味,便愈是深厚甘醇。一首小诗都能见出如此功力,杨乃里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又岂是偶然的呢!
-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出处】唐王维《 伊州歌 》 【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
-
作者: 曹大方
-
《木兰花慢》 年代:宋作者: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 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
【3077】道家养生精要(蒋力生、叶明花编撰,钟健华策划,江西科技出版社,80万字,2016年5月第1版,200元)△全书十五编,除总论外,分为
-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通过铺叙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商人随风漂流、驾船远行经商的远景。此诗主要反映了人们纷纷从事商业活动和商业的发展情况,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唐朝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的景象,说明商人低贱的社会地位在唐朝
-
自别崔公四五秋,因何临老转风流?归来不说秦中事,歇定唯谋洛下游。酒面浮花应是喜,歌眉敛黛不关愁。得君更有无厌意,犹恨樽前欠老刘。
-
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但见竹阴绿,不知汧水黄。树高倾陇鸟,池浚落河鲂。栽种良辛苦,孤僧瘦欲尫。
-
牡丹、娇贵富丽,红妆异香,有天香国色、倾国倾城之称。或写花,衬以美人,或写人,衬以娇花;或者人花合写,彼此交融,李白的《清平调》就是一篇杰作,而“春风拂槛露华浓”似乎成了绝唱。总之,这都表现了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和对美的追求。王建此诗,正可
-
文天祥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
-
《郝经·立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惟天行健①,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