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原文、鉴赏和解析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高峰,诗人不再沉溺于一己得失,面对惨淡的人生,他怀着对人民深厚的感情表现了一个时代和人民的苦难,以清醒的目光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了充分而真实的反映。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乾元二年(759),叛军安庆绪固守邺城,唐军互相观望,久攻不下;另一叛军头子史思明率军来救邺城,唐军大败。为了挽回败局,补充兵力,当局不择手段,四处抓人,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这首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具体描绘,以严峻的笔调,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控诉了唐王朝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乱抓兵丁的残酷无情。本诗的突出特点是集中笔力,以对话的形式客观地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一幕,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战乱时代下层人民的苦难。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这四句可看作一段。“暮投”二字说明诗人进村是因为天色已晚,找个投宿地而已,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遇性,但唯其如此,下面目睹的一场捉人悲剧才具有普遍牲。“有吏夜捉人”一句如实描写中寄寓批判之意,不是“招兵”、“征兵”,而是“捉人”,不是白天光明正大地找人,而是乘着夜色搞突然袭击,可见“捉人”手段之狠毒。“捉人”闹得百姓人心惶惶,鸡犬不宁,所以连“老翁”一听到有吏捉人,也赶紧翻墙跑走。本应安享天年的老人竟然要为逃避抓丁而翻墙,这真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悲喜剧,诗人在不动声色的口吻中带有深深的感慨。“老妇出门看”一句过渡到下文。老妇出门周旋,也是因为自料从无抓老妇的先例,而下文写到老妇最终被抓了差,就更有揭露的力量。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这一段通过老妇的哀哀哭诉,伴随着官吏不近人情的呵斥,集中描写了一个家庭的苦难,以此反映了千家万户的苦难。因为是老妇的自诉,所以就特别真切动人。这一个家庭为了支持平定叛乱的战争已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三个儿子全部从军,两个儿子已经阵亡,由于战祸,她家极端贫穷,媳妇进出连一件完好的衣服也没有,其他人就不待言明了。但为了保住媳妇孙子,还有逾墙而走的老翁,她还得挺身而出,“甘愿”前往河阳服役。这一段,仔细看来,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诗人虽然渴望早日平定战乱,复兴王朝,但并没有美化现实,而是如实地反映了人民不堪忍受的巨大牺牲,揭露了政治黑暗。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最后一段虽只有四句,却照应了开头,交代了结局,诗人仍然没有大发感慨,而是将深沉的感叹压缩进凝炼的叙述中。呜咽幽泣的应是那侥幸逃脱的“媳妇”,丈夫新死,婆婆抓走,儿子在怀,未来的生活将更加艰辛。她的哭泣哀婉痛绝,震动人心,是在为那个时代而哭泣。“夜久”二字说明抓人闹剧折腾了一夜,也表明诗人一直以关切的心情在倾耳细听。叙事之中,寓有深情。天明离去,只有与老翁作别。老翁是何心情,诗人是何感想,留待读者体会了。
这首诗写的是一夜之间、一村之中、一家之内的悲剧,但反映的却是一定时代广大人民的悲剧,具有惊人的深度和广度。作者善于剪裁,采用典型化的手法,反映了时代矛盾,又于客观叙写中表达了自己的评判,笔墨简炼,而形象生动。
-
《 蓝田山石门精舍 》 .[唐].王维.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玩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 安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 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 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
-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 【注释】 嗜:贪求、喜好,此处指品尝、食用。 【译文】 遇到路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之涣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翻译:
想要看尽千里美景,再往更高楼层登。
意思:
欲望达到极致,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
上一句:
从追求看尽千里美景而来。
下一句:
意在登上更高的楼层。
李白《望夫石》全诗赏析
仿佛古容仪,含愁带曙辉。露如今日泪,苔似昔年衣。有恨同湘女,无言类楚妃。寂然芳霭内,犹若待夫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柳永词的风格分为哪几种,内容包括柳永的词是什么风格,柳永词的风格,柳永写词的艺术风格特点。柳永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楼上有人云柳永诗是唐代诗人!哎!不知在那本秘笈中得知的!在下才疏学浅,
-
新上海 清代白话长篇社会谴责小说。六编六十回。题“青浦陆士谔撰”。陆士谔,名守先,字云翔,号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成书于清宣统元年(1909)。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宣统上海改良小说社铅印本,藏上
-
怀良人 作者: 葛鸦儿 【
-
诗描写了早朝大明宫时见到的早春景色以及群臣早朝时庄严肃穆的情形,表达了诗人忠于君王的思想感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元宵节诗词灯谜推荐,内容包括描写元宵节的古诗和灯谜,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和灯谜都有什么,元宵节古诗灯谜。古诗: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2、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3、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
-
无为道士三尺琴,中有万古无穷音。音如石上泻流水,泻之不竭由源深。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心意既得形骸忘,不觉天地白日愁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