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庶《探春》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黄庶探春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①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注释】 ①营:整治。
【译文】 虽是大雪纷飞,却有落梅映雪,景色分外醉人。整治杯盘器具,一道小酌数杯,静候新春到来。等到春神来时,东风当一试刀尺,身手自然不凡;定将那百树千花、姹紫嫣红,一手剪裁!
【集评】 今·李敬一:“这是一首即兴写景小诗,严格地说,它只是表达了诗人一种闲情逸致。诗中洋溢着一股欢畅、惊喜的情绪:惊喜于白雪落梅的早春奇特景色,惊喜于春天气息的萌生,惊喜于见梅落而知万紫千花之更新。诗题中之‘探’,正表露了一种追求和喜悦。整首诗的格调是清新的:冰清玉洁的景象,芬芳醉人的酒香,飞雪迎来的春意,惊喜畅适的心绪……。这便是意境,这便是此诗所独具的美感。”(宋诗鉴赏辞典第173页)
【总案】 此诗独到之处在于,并非简单地直指东风剪裁何种花、树(如唐人所指柳叶、红蕉花等),而是泛指万紫千红,其包涵内容无疑要大得多。其次又在于“刀尺”前加了“新”字,更显示了时当新春,剪裁出的是一派新气象,与唐诗习用的“刀剪”又有所区别。出于唐人,又自见新意。
-
《现代散文作品·《二十四孝图》》简析 鲁迅著。发表于1926年5月《莽原》第10期,收于《朝花夕拾》。文章通过对《二十四孝图》的剖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吃人本质,对那些封建文化的卫道者们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九年级带月的连续两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出含月字的连续两句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连续两句带“月”字的诗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连续两句都带有“月”字的句子:(1)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这
-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
羊犬争雄宇内残,文风犹自到长安。当时枉被诗书误,惟有鲜卑贺狄干。
-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希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作品赏析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
-
夫功未足以盖世,威不可以震主。必挟此者持之安归?〔2〕所以彭越醢于前,韩信诛于后〔3
-
(昭公六年) 趋于败亡的国家,经常是朝令夕改,迁变无常。 “老子”说:“天下多忌讳,民弥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滋昏。” “制”是法令、制度、繁文。有时被认为是亡国的前兆。
-
吴熙载(1799—1870) ,原名廷飏,字熙载,又字让之,亦作攘之,自称让翁,号晚学居士、晚学生、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人。书论家包世臣的弟子,故自称其居为“师慎轩”。博学多才,诗文皆工,精于金石考证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出处】 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译注】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原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 李白, 海客谈瀛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