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对牛弹琴”注释、翻译和解说
——弘明集·理惑论⑤
【注释】
①操:琴曲。②孤犊:离开母畜的小牛犊。③掉尾:摇动尾巴。奋耳:竖起耳朵。④蹀(die)躞(xie):往来徘徊。⑤理惑论,见于弘明集,凡三十七篇,署名汉牟融。
【意译】
公明仪对牛弹着乐调叫清角的琴曲,牛依旧低头吃草,一点不为所动。不是牛没有听见,而是这美妙的琴声并不适合牛的耳朵罢了。公明仪便变换曲调,弹出的是蚊虻的嗡嗡声和孤独小牛的哞哞声。牛马上为之一振,摇动尾巴,竖起耳朵,来回走动,全神贯注地听着。
【解说】
桓谭新论曰:“八音之中,唯弦为最,而琴为之首。”历代古人都将琴视为乐器上品,以为琴声能导德宣情,感物悟灵。伯牙鼓琴, 一曲高山流水,钟子期心领神会,相与成知音;司马相如客居临邛,奏琴歌二章,卓文君为琴心所动, 竟随子长私奔。琴之奇效, 可见一斑。公明仪对牛弹琴, 不知其本意为何: 求牛达人意? 对牛诉衷肠? 还是向牛露一手? 本来“清角发而阳气亢”(晋成公琴赋),此时却没有将“伏食如故”的牛带入琴声的境界。牛不可能意会清角的美妙音响, 显得冥顽不灵,这是牛的本性;公明仪不知琴无法对牛传导出人的高雅情操,“非所明而明之”(庄子·齐物论),这是公明仪的可悲处。公明仪改弦易辙,变“清角之操”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倒是勾起了牛的驱虫之意,舔犊之情。用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不过是条件反射而已,并非牛自此听懂琴声,产生了质的飞跃。而乐器之首的琴发出如此单调乏味的声音,也太伤大雅了。闹出对牛弹琴的笑话,责任在人不在牛。牛或许永远不会有音乐细胞了,而人切不可将琴降格以用。曲高固然和寡,但人间总有知音在,何必去对牛弹琴, 自生烦恼呢?
【相关名言】
导入必因其性, 治水必因其势。
——徐干
-
【注释】 选自《孟子·尽心上》。 所不为:指不该做的。 所不欲:指不该想望的。 【赏析】 孟子谈论道德修养和做人的基本道理时说: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 意思是:不做自己不愿做的事,不要自己
-
冏命第二十八冏命第二十八 【原文】 穆王命伯冏,为周太仆正,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636]。嗣先人宅丕后[1637]
-
《韩滉性节俭,堂前无挟庑。》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山川祗询物,宫观岂为家。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洛阳无怨思,巡幸更非赊。
-
《横江词六首》(其五) 【作者】:李白【年代】:唐 横江馆前津吏迎, 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 如此风波不可行。” 【赏析】: 我国
-
师道类名言赏析《圣人无常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霜露丘园不忍违,三年月日速如飞。金门乍入应垂泪,因挂朝衣忆彩衣。
-
《柯灵苏州拾梦记》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柯灵 已经将近两年了,我的心里埋着这题目,像泥土里埋着草根,时时茁长着钻出地面的欲望。 在芸芸众生之间,我们曾经有过无数聪明善良生物,年轻时心里孕育
-
解连环 【宋】张炎 楚江空晚。 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 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