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新晴野望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这是王维描写初夏新晴的田野风光的一首代表作,意境清新流丽,表现了大自然的静美和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诗歌开头两句,便由诗题“新晴野望”切入,着力写雨后初晴时眼界的开阔、原野的空旷。首句“新晴原野旷”,就鲜明地点出了这个特点。而原野的空旷达到了何等程度呢?诗人说:“极目无氛垢”。这是说,尽你的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没有一点尘垢来遮掩你的视线。周围的一切景物,远的,近的,都经过雨水的洗礼;天一放晴,各种景物都显得那么清晰,那么清新。这对于视觉说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样由视觉的自由感来表现原野的空旷,是很新颖的,很有艺术力量的,不仅准确地抓住了雨后初晴的特征,也使我们体味到诗人赏心悦目的美感愉快。这两句诗,就好象一首抒情曲,一开始便以健康、明朗的旋律,把我们引入美的境界。
后面六句,都是写诗人“新晴野望”时具体的所见。如果说开头两句是虚写,那么后面六句都是实写。实写部分又分为三组形象。首先一组是:“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城郭的大门与江边的渡口原是有一段距离的,可是远远望去,它们好象紧紧挨在一起;村落里的树木与山里的小溪原来也是有一段距离的,可是远远望去,它们好象紧紧连在一起。这些平时习见的事物,本来觉得平淡无奇;然而,在雨后初晴眺望之下,却给人以新鲜的形象、新鲜的感受,仿佛是视觉的新发现,激起人清新的诗意。
又一组形象是:“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说是在田野外的远处有江水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在山岭后的高处还有山峰露出苍翠的峰巅。这真是一幅深邃的山水图画。上一句说水(水田之水)外有水,风景有深远之趣;下一句说山后有山,风景又有高远之趣。而且,色彩又是很生动、很和谐的。写水是“白”色,那是水在阳光下晃动闪耀的亮光;山是“碧”色,那是山上的植物呈现的色彩。白水碧峰,一个生动,一个幽静,形成一幅既是静美的、又有生气的和谐画面。这样,寥寥十字,便点染出层次分明的图画、清新流丽的意境。
最后一联写道:“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诗经·豳风·七月有“馌彼南亩”诗句;这里用“南亩”泛指农田。诗意是说,在这美好的自然景色之中,农民趁着雨后初晴,家家的老老少少都在忙着农活哩。这又在恬淡幽美的水光山色间,添写了一笔农家忙碌的劳动生活。一切都是安静的,安适的,这里农家的抓紧农时的劳动也显得是安乐的、可爱的。这不仅使全诗的境界平添了生活的气息、生命的活力,也抒发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爱恋之情。
总之,这首诗语言清新,诗境清丽,洋溢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原题】:次韵和石末公闻海上使命之作因念西州怆然有感(二首)
-
国学名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出处和解释
【名句】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语出清代吴嘉纪《绝句》诗。白发盐工在低矮的茅屋中,六月天在烈火边煮盐。走出门外,站在炎热的太阳下偷闲片刻,就算是“乘凉”了。四句
-
【评析】 古代格言。此联意思是: 精神充实,文章方显老到; 学问高深,意气方能平和。 石韫玉是清乾隆时期状元,诗人、书画家。“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是其一对联。“精神到”、“学问深”是作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写与友人(孟浩然)于黄鹤 楼辞别,时值春际三月,想见友人 去往扬州一路自是繁花如烟、美丽 迷人的景色,而感到十分的快慰。 送友人上船远去,依依目送,直至 帆影消逝于一片碧空之中,只见浩 浩江水,一望
-
一第一次到武隆仙女山,是两年前的夏天。车子沿江而上,脚下是湍急而幽深的芙蓉江,“水色如黛劲如刀”。两岸是刀削般直耸云霄的峭壁,望之
-
韩退之送窦从事序 逾瓯闽而南,皆百越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连山隔其阴
-
《春水(三三)冰心》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春水》与《繁星》一样,抒写的大多是诗人零碎的思想。这首小诗也是这样。 生长在墙角的花,由于得不到阳光的照耀与雨露的滋润
-
诗,绮美,瑰奇。明月夜,落花时。能助欢笑,亦伤别离。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天下只应我爱,世间惟有君知。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更无人处帘垂地,欲拂尘时簟竟床。嵇氏幼男犹可悯,左家娇女岂能忘。秋霖腹疾俱难遣,万里西风夜正长。
-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关限蜀川。 归云已落涪江外,还雁应过洛水瀍。 洛水傍连帝城侧,帝宅层甍垂风翼。 铜驼陌上柳千条,金谷园中花几色。 柳叶园花处处新,洛阳桃李应芳春。 妾向双流窥石镜,君住三川守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