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爱莲说》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爱莲说》原文|翻译|赏析

宋·周敦颐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3,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中通外直5,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8;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0!

1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创者,有周元公集。2蕃:繁、多。3李唐:唐朝,唐皇室李姓。4濯(zhuo):洗。清涟:水清澈而有波纹。妖:艳、妖媚。5中通外直:写荷茎。6亭亭:直立貌。7亵(xie)玩:随意玩赏(含不尊重之意)。8隐逸:隐居世外。9鲜:少。10宜乎:应该、当然。

【析点】 渊明爱菊,“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萧统陶渊明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其咏菊名句。李唐以来人们爱牡丹,“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暮春,车马若狂”(国史补),刘禹锡赏牡丹至有“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周敦颐“独爱莲”。对花的赏爱或关联着一个时代的精神气质,或关联着观赏者的思想情操。陶渊明生当东晋末刘宋初的纷乱动荡年代,他归隐田园、淡泊名利,自然是赏爱“花之隐逸者”菊;大唐盛世,繁荣、自信、绚烂多姿是其时代的主体特征,牡丹这“花之富贵者”得到世人普遍盛爱也就不足为奇。宋代是封建文化的隆盛时期,作为哲学家的周敦颐,他并不主张出世,在他的哲学思想中,以“诚”为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提倡通过“主静”、“无欲”达此境界。基于此,他“独爱”具有“君子”之风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自是顺理而成章的事。

本文目的不在咏物,而在于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形象阐释,所以写莲重其“神”不重其形;又以菊、牡丹与莲并举,突出莲花既不像菊那样超然物外,也不似牡丹那样趋慕荣利,借莲花写出的是作者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从而也就留下了寓意深刻的咏莲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猜你喜欢
  •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 龚自珍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

  • 《采蘩》情诗三百首赏析

    采蘩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 国学名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出处和解释

    【名句】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得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语出《礼记·大学》。意思是说创造财富有正确的办法,就是使创造财富的人增多,消费的人减少,使生产的人加快速度,使用时做到细水长流,

  • 唐宋散文之舒元舆《养狸述》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野禽兽可驯养而不裨于人者 1 ,吾得之于狸 2 。狸之性憎鼠而喜爱,其体趫 3 ,其文斑 4 。予爱其能息鼠窃 5 ,近乎正且勇,尝观虞人有生致者 6 ,因得请归 7 ,致新里客舍 8 。 舍之初未为

  •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赏析》

    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全

  • 搞笑古诗词300首(搞笑古诗改编300首)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搞笑古诗词300首,内容包括搞笑古诗改编300首,恶搞古诗300首,搞笑古诗改编300首。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带钱。 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谁也跑不了。 李白乘舟不给钱,

  • 白居易《入峡次巴东》全诗赏析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 作品赏析【注释】:万里王程①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①王程:奉王命登

  • 《少年游 草赏析》

    【注释】:在南宋诗词圈子里,吟物之风十分盛行。但平庸草草之作,屡见不鲜,不足为怪。作者的这首吟草词却不沾不滞,以意贯串全词。通过写草色来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这首词的上半阕绘出了一幅纯净明丽的阳春烟景:春风吹绿了芊芊的芳草,在飘动的白云映衬下

  • 威廉斯派作品分析

    美国当代继艾略特*派之后雄踞诗坛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威廉斯与艾略特本是同时代人,但在艾略特雄踞诗坛时期,威

  • 白居易《读庄子》全诗赏析

    去国辞家谪异方,中心自怪少忧伤。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 作品赏析【注释】:为寻《庄子》知归处?认得无何是本乡①①无何乡:《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