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再宿武关》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李涉曾两次贬官,一在宪宗元和年间,谪峡州(一作硖州,因在三峡之口得名)司仓参军。一在文宗大和中,为太学博士,复流放康州。从题目的“再”字和诗的内容看,似是写第二次贬官时。离开京城长安(秦城),这一次是“远别”——归期无定,不知何日;行程迢迢,有万里之遥。时日既长,路途又远,离开以做京官为荣的帝都,心情怎会不伤感?起句七个字直截了当地叙事,但隐含着无限情思。次句写今晚所宿之地。武关在商州(今陕西商县)境内。商山在商县东南,地形险阻,高下曲折,有“九曲十八绕”之说。而且,山,本来就是“高下”的;从某种意义说,也本来是“乱”的,不然就不成其为山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有时重峦叠嶂,回环曲折;有时一峰独矗,直薄云天。这样的山才有奇趣。诗人用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动起来,写出了高下不同的万山,好像一下子从商州的四面八方奔涌而出,与杜甫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的“赴”字相似。但这个“乱”字联系上句,又似有诗人的感触在。“远别秦城”,“阴骘却应先有谓,已交鸿雁早随阳”(谴谪康州先寄弟渤)。诗人的心真是伤痛迷乱极了!山与人,景与情,不露痕迹地融为一体。梅尧臣行在鲁山中,他说“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此诗的“高下出商州”,也正是这样的意思,却更有气势。“适与野情惬”的梅尧臣,因为是来游山玩景,表现出的是怡悦情怀,便不会有李涉的“乱山”之感了。
接着写到夜宿武关的情景。武关夜静,关门深锁,诗人辗转床第,不能成寐。城外水声入耳,如泣如诉,那潺潺的水声,更增添了无限客愁。“关门不锁”,是希望关门能够锁住;但关门能锁住千军万马,却怎能锁住流水的声音呢?诗人并非不知而仍发出怨尤之声!同时从另一方面看,“关门不锁”又是诗人的奇思异想,它“无理(这样地近京畿的雄关重镇,在古代怎会“不锁”呢)而妙”——妙在情深。正因为关门也阻挡不了,溪水仿佛载着“客愁”长流,无边无际。溪声,心声,联成一体,仿佛“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般地绵绵无尽了。写愁,在古人诗词里多不可胜数,这首诗不作比喻,也不直说,而寄寓在字里行间:首句隐隐逗出,次句隐藏在“乱山”二字中,三、四句借“关山不锁”而生出奇思异想,手法颇为别致。论者曰:“一夜不寐意,写来偏曲”。“偏曲”,不径直说出也。
-
駉之什駉之什 駉之什,包括駉、有駜、泮水、閟宫4篇。駉,主要是反映鲁国强大的军事力量,歌颂鲁国君主深谋远虑,注重国防建设;有駜,
-
周南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祮之!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所遴选的几首诗中有着这一首,不知道你有何用意。疑难是属于文字的呢,还
-
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怅平生肝胆,都成楚越,只今胶膝,谁是陈雷。搔首踟蹰,爱而不见,要得诗来渴望梅。还知否,快清风入手,日看千回。直须抖擞尘埃。人怪我柴门今始开。向松间乍可,从他喝道,庭中且莫
-
范云巫山高巫山高不极,白日隐光辉。霭霭朝云去,溟溟暮雨归。岩悬兽无迹,林暗鸟疑飞。枕席竟谁荐?相望空依依。作者简介范云(451—503
-
轮人操其规 ① ,将以量度天下之圜与不圜也,曰:“中 ② 吾规者,谓之圜;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圜。是以圜与不圜,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圜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 ③ ,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
-
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印光法师文钞·到光明之路序》) 译文 对别人有利就是对自己有利,加害于别人更是加害于自己。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在帮助别人,得到的结果常常是同时帮助了自己。从市场经济的
-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岔道口。有的人,命运只给了他一次选择的机会。另有些人,他们选择的机会越多,受到的非议和诟病也就越多。就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临江仙 牛希济 洞庭波浪颭晴天,君山一点凝烟。 此中真境属神仙。 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 橘林霜重更红鲜。 罗浮山下,有路
-
石险天貌分,林交日容缺。 阴涧落春荣,寒岩留夏雪。 【译】 突兀的石峰 将浩渺的无垠的天空 横切, 幽深的林木 使普照万物的阳光 残缺。 阴湿湿的山涧, 有春天的花朵 凋谢, 寒森森的岩石, 在炎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