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炎《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宋)王炎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在宋词中,除辛弃疾外,几乎没有人写出象这样具体生动地表现农民生产劳动和心理动态的词作,所以它的出现是难能可贵的。
上片开头用一联对句,描写山雨欲来的景象:山色昏暗,阴云重叠,天空气温降寒,这些都是雨意浓的征兆。接着一句“数枝幽艳湿啼红”,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红艳的鲜花显出幽暗的特色,花瓣间滚动的露珠,犹如婀娜少女含泪娇啼。“数枝”,代指鲜花,这里用了拟人化手法,把鲜花的姿态表现得非常具体、生动、形象。但歇拍突然来了个转折:“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这春天娇艳的鲜花,是经不起打击的,她们即将被无情的风雨吹打得满地残红。古代的封建士大夫们,常常见落花而惜春,从未想到过这落花季节正是春耕繁忙季节,春风春雨是对农业耕种有利的,所以词人劝告这些士大夫们,不要为惜花而惆怅,不要怨恨东风无情。这里,作者完全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对那些为落花而怨恨风雨的士大夫们显然有微词,可能也包括对自己过去怜花惜花而不问农业生产的一种自我批判。同时,这一句也为过渡到下片写农事准备了气氛。
过片换头又是一联对句:“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农民们并没有“为惜花惆怅”,恰恰相反,他们乘这一场好雨,穿戴起蓑笠,一大早就出门下田,一处处地把田塍沟渠打通。作者对农民的生产劳动非常熟悉,观察极为细致,所以这两句逼真地描绘出了一幅农民耕作图。这幅图把辛勤劳动的农民形象写活了,使读者如亲临其境,亲睹其景。接着一句“人间辛苦是三农”,是词人熟谙农事而发的议论,是农民们的实践经验总结。也是交代上二句农民积极劳动的原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是农村一年中三个最繁忙辛苦的季节。其中,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又是最主要的,所以农民们不失时机地冒雨耕作。
最后,“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补写农民的心愿。必须在春耕时雨水充足,才能犁田耕种,种子容易发芽生长,这样才有丰年的希望。这个农民的心愿,正好与上片末的士大夫们“为惜花惆怅”形成鲜明对照。
全词以朴素而生动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农村现实生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热爱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感情。作者通过用画面的对照显示褒贬,不着痕迹。在宋人词作中,此词不愧为真实反映农村生活的佳作。
-
诗林小缀 一 刘禹锡诗误入杜牧集李錞《李希声
-
诗语言精美,婉转清丽;兴味隽永,富于情思。表面上写的是深沉的爱情,实际上却是借以寓托诗人的理想,抒写自己的胸臆。
-
李元阳《滇南游记——青溪三潭记》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李元阳《滇南游记——青溪三潭记》 李元阳 溪在点苍山马龙峰之南。正德庚辰,予尝游焉。嘉靖辛丑,郡守杨公、邛崃祠部许公玉林,招予复至溪上。丙辰,又同郡马公元岡、贰守任公积斋深穷其源。源出山下石间,涌沸为
-
【4457】世界热点怎么看·2019(当代世界研究中心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3 5万字,2019年8月第1版,40元)14部分:[1]变友为敌何居心:怎么
-
青幢紫盖立童童,细雨浮烟作彩笼。不得画师来貌取,定知难见一生中。
-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他形容了一种模糊不清的景象:“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这句话意味着夜晚的景色似乎很难以捉摸,有时像是花,有时像是雾,唯有在夜半时分出现,而在天亮之前又消失无踪。 上一句“来如春梦几多时”表达了这种景色的瞬间性和幻觉性,就像春梦一样,来得快且不可捉摸。 下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景色的虚幻和不稳定性,就像朝云一样,离去时无处可觅。 作者通过运用这些形象描绘了一种极其短暂且神秘的景象,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物质的变幻。这种表达方式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与欲望的思考,暗
-
晚登高楼望,木落双江清。寒山饶积翠,秀色连州城。目送楚云尽,心悲胡雁声。相思不可见,回首故人情。
-
非琴非瑟亦非筝,拨柱推弦调未成。欲散白头千万恨,只消红袖两三声。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辞别诗,通过描绘梦中游览天姥山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原文: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 -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①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②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作品赏析①强仕:指四十岁。尚忧农:一作“惟尚农”。②“荷锄”句:又作“野老就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