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赵孟頫《岳鄂王墓》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赵孟頫《岳鄂王墓》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赵孟頫岳鄂王墓

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这是元赵孟凭吊民族英雄岳飞的一首七律。 约略为赵孟頫年轻时被荐入元朝廷前的作品。赵孟頫,浙江湖州人,年轻时曾作个宋朝小官。“年十四,用父荫补官,试中吏部铨法,调真州司户参军。”(元史·列传五十九·赵孟頫,下同) 后来,元至元二十三年 (1286),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荐入元朝廷。从此,长期被元世祖忽必烈、元成宗铁穆真、元武宗海山、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英宗硕德八刺五代皇帝所赏识和亲近。他可以“出入宫门无禁”,皇帝对他“以字呼之而不名”,元仁宗把他比作“唐李白、宋苏子瞻”。在元朝,他官做到“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一生飞黄腾达,要写岳鄂王墓这样的凭吊作品可能性不大。而且这种触景生情之作,必须有“触景”的机会,才能生发出“情”来。赵孟頫出任地方官是在济南,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 (1292)“出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虽然元世祖时,“除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但这时正是赵孟頫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时候,不易生出民族恨、家国感来。他的晚年,曾想“南归,……以疾,不果行”。所以也不是晚年的作品。

赵孟頫是我国杰出的书画家,诗文有松雪斋文集。他的诗词表闲情逸志的居多,但也有抒发亡国哀感的作品。邵复孺说:“公以承平王孙而婴世变,黍离之悲有不能忘情者。” (清朱彝尊、汪森辑词综) 深层抒发这种感情的,词有浪淘沙

今古几齐州,华屋山丘。枝藜徐步立芳洲。无主桃花开又落,空使人愁。

沙上往来舟,万事悠悠,春风曾见昔人游。惟有石桥桥下水,依旧东流。

这首岳鄂王墓是其中突出的一首。诗题中说“岳鄂王”而不直呼“岳飞、,足见尊崇之情。岳飞被害112年后赵孟頫才出生。出生后,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宋理宗端平元年 (1234) 蒙古灭金之后,于宋端宗景炎元年 (1276) 攻入京城临安,作者22岁,宋赵昺祥兴二年 (1279)南宋灭亡,作者25岁。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1282),。文天祥殉国,作者28岁。直到32岁,才被荐入元朝廷。几十年中,中原、江南地区经金人多次洗劫之后,又遭蒙古骑兵的蹂躏,已经白骨被野,生民涂炭了。元朝建立,蒙古奴隶主阶级对汉族又实行极野蛮的高压政策。历史的两个阶段,有极其相似之处。忠臣代代有,奸臣也“无世无之”。岳飞时代有秦桧那样的丑类,文天祥那个时代,同样有贾余庆、吕师孟那些民族败类。岳飞、岳云父子被害于杭州风波亭,到宋孝宗时才平反冤狱,“谥武穆”; 宋宁宗时才: 诏复其官,追封鄂王,”这中间经历了三五十年。

首联“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写出了墓地的苍凉,深层包含了作者对于忠臣受冷落的愤懑。杭州,五代吴越王钱鏐建都于此,南渡偏安江左的宋高宗又建都于此。曾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花街柳巷、歌舞升平的繁华都市。作者写岳墓的“荒凉”,同时一定程度也是笼盖杭州的。秋光肃杀,木叶摇落,杂草丛生。只有“石兽”在荆棘中高高站立,似乎也在鸣不平。这里,渲染气氛,从眼前实感入笔,让读者也身临其境,亲身体味其中的悲凉。而且,作者寓谴责于悲凉的渲染之中,也使读者由情境的触发而生出愤懑之情来,为颔联的生发、直指作好了心里铺垫。

“南度君臣轻社稷”,应该佩服作者的胆识! 这句是针对作者的老祖宗的。赵孟頫是“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高宗无子”,立作者“五世祖秀安僖王子偁”“之子”,“是为孝宗”。高宗也是作者旁系远祖。这句的“轻社稷”,是把高宗当作苟安丧国的昏君来谴责的,而且连那帮屈辱求和的秦桧们一起骂了。此处足证作者富正义感,即使顺元之后,对奸臣的痛眼并无所减。曾怂恿奉御彻里向元世祖数奸臣桑哥之罪而除掉他。

颔联下句“中原父老望旌旗”,反映中原广大士民的强烈民族悲愤与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也深含了作者的忧愤。本来,岳飞于建炎二年(1129),在广德、宜兴屡挫金兀术; 建炎四年 (1130) 又收复建康 (南京市) 绍兴四年 (1134) 大破张邦昌傀儡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绍兴十年 (1139) 在河南偃师大捷,进兵朱仙镇,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已成“直捣黄龙”的破竹之势,并屡次上书请求大举北进,可是绍兴九年 (1139),宋高宗、秦桧竟与金议和。第二年朝廷一日降十二道金牌召岳飞还师。次年又绞死岳飞岳云父子。“君臣轻社稷”到了如此令人发指的程度!“南渡君臣”远远把“中原父老”置于脑后,“中原父老”却眼巴巴地南望“君臣”的“旌旗”。在“社稷”这上面,一个是“轻”,一个是“重”。对比何等强烈!“望旌旗”不但形象,而且描摹出“中原父老”的嗔怨及久望王师的天真纯朴的心态。这一联作者从历史的高位视角,简切地概括了宋王朝覆亡的悲剧。

“英雄已死磋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表现了作者对岳武穆壮烈殉国深刻的哀惋与沉痛的凭吊,以及对半壁河山的深沉忧虑。这联的对仗也灵活。虚词“已”对实词“中”,动词“磋”对副词“遂”。这在杜甫王维等人的律诗那里已不少见。这种宽对出现在这个流水对中,更觉自然流畅。

在万分悲凉的感叹中,作者从历史视角收束到眼前:“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以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又拓出新的意境,让人们在回顾悲痛的历史的同时,去审视惨淡的现实,去作更大范围的思索。



  • 上一篇: 长嗣继承制
  • 下一篇: 宛平保卫战
  • 猜你喜欢
    • 李白《上元夫人》全诗赏析

      上元谁夫人,偏得王母娇。嵯峨三角髻,馀发散垂腰。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箫。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

    • 欧阳修《休逸台》全诗鉴赏

      清谈终日对清樽,不似崇高富贵身。已有山川资胜赏,更将风月醉嘉宾。

    • 《一剪梅·舟过吴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一剪梅·舟过吴江[1]蒋捷【原文】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2]。秋娘渡与泰娘桥[3],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

    • 俞安期《漓江舟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俞安期《漓江舟行》 俞安期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云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漓江,地处广西,北起兴安,南至梧州,其间四百三十七公里,蜿蜒曲折,如带若练,处处群山环抱,奇峰夹岸。特别

    • “阁下”的意思,出处,故事

      “阁”,本是中央的高官大臣办公的地方,因下级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便以在阁下的侍从者而代之,称为“阁下”。本义是告知阁下执事人,请其转告,因卑以达尊,但事实上是以“阁下”来称呼执政者。 探讨“阁下”一词

    • 《鹭鸶》鉴赏

      作者: 张如法

    • “垮掉”杂志作品分析

      指“垮掉的一代”*派杂志。这类杂志大体包括保罗·卡洛尔主编的《巨桌》、海湾地区的《接触》、芝加哥的《选择》、《常青评论》以及克雷姆

    • 杜牧《台城曲二首》全诗赏析

      整整复斜斜,隋旗簇晚沙。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谁怜容足地,却羡井中蛙。王颁兵势急,鼓下坐蛮奴。潋滟倪塘水,叉牙出骨须。干芦一炬火,回首是平芜。

    • 《她、“十八盘”和一支小曲儿》李登建散文赏析

      民歌《茉莉花》的小调在楼道里响起,欢快悠扬,缭绕翻飞。邻居们都上班去了,宿舍楼是一座空城,恰成了一只大音箱,让这原本细弱的声音膨胀

    • 小说《赌徒吉顺》原文和鉴赏

      许杰 上 吉顺和他的两个朋友匆匆的走上了三层楼,就在向东的窗口择了一个茶座。堂倌来了,问他们要吃什么东西。吉顺吩咐他先泡两壶绿茶,再拿几碟瓜子和花生。 三层楼是我们县里新修的第一间酒菜茶馆,建筑有些仿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