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诗词之《死诸葛走生仲达》鉴赏
长星半夜落天枢①,奔走还疑亮未殂②。
关外至今人冷笑③,头颅犹问有和无!
【释词】
①天枢:星名。北斗第一星。此处借指天空
②殂:死亡。
③关外:指阳平关外,此关乃是汉中盆地西北的门户。关外即是陕西。
【赏析】
诸葛亮自知命不长久,对后事——做了安排。嘱咐杨仪退军之时,“吾军可令后寨先行,然后一营一营缓缓而退 若司马懿来追,汝可布成阵势,回旗返鼓。等他来到,却将我先时所雕木像,安于车上,推出军前,令大小将士,分列左右。懿见之必惊走矣。”杨仪一一领诺照办。
“长星半夜落天枢,奔走还疑亮未殂。”这联诗点染了司马懿追赶蜀军时的狼狈情态。当得知蜀兵退军,司马懿料定:“孔明真死矣!可速追之!”“自引军当先,追到山脚下,望见蜀兵不远,乃奋力追赶。忽然山后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兵俱回旗返鼓,树影中飘出中军大旗,上书一行大字曰:‘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懿大惊失色。定睛看时,只见中军数十员上将,拥出一辆四轮车来,车上端坐孔明:纶巾羽扇,鹤氅皂绦。懿大惊曰:‘孔明尚在!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急勒回马便走。背后姜维大叫:‘贼将休走! 你中了我丞相之计也!’魏兵魂飞魄散,弃甲丢盔,抛戈撇戟,各逃性命,自相践踏,死者无数。司马懿奔走了五十余里,背后两员魏将赶上,扯住马嚼环叫曰:‘都督勿惊。’懿用手摸头曰:‘我有头否?’二将曰:‘都督休怕,蜀兵去远了。’”诗人抓住司马懿用手摸头这一细节,用调侃诙谐的语气,写到:“关外至今人冷笑,头颅犹问有和无!”
小说这段精彩的故事虽不免夸张浪漫,但从司马懿心理来分析,还是合乎情理的。他在与诸葛亮长期对峙中,对诸葛亮灵活机动的战术,由衷地佩服,因而处处小心,步步为营,以防中计。特别是上方谷受挫折之后,他改变战略,以守为攻。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司马懿仍旧采取坚壁不出的对策。为了诱使魏军出战,诸葛亮绞尽脑汁,使尽招数都没有成功,只是当司马懿料定诸葛亮已死,才决定急速进兵追击时,突然看到蜀军回旗返鼓,布成阵势,拥出诸葛亮雕像,他惊呼:“孔明尚在! 吾轻入重地,堕其计矣!”以为误中诸葛亮诱其出兵的谋略。诸葛亮之所以如此设计退军,是因为抓住了司马懿多疑的心理,虚则实之,示形用诈,欺骗对方。以至司马懿得知真相后,叹曰:“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因此,蜀中百姓流传一条谚语:“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题解】这是一首表达对故乡深情思念的诗。诗人客居异乡,忽遇故乡旧友,能不激 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能不急于了解故乡的情况?前二句连用故乡一词,正表现出诗 人思念家乡的殷切。故后二句自然带出对故乡的询问:
-
作者: 栾文华 【作家简介】顺吞蒲(1786—1855),泰
-
在宗法社会中,祭祀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是不能有丝毫的轻慢与亵渎的。《礼记·祭义》指出,人与万物死后,其精灵犹存,圣人设教,加以“鬼”“神”的名号,使民知所畏敬。“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
-
1935年3月19日夜半口占
-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
-
志业过玄晏,词华似祢衡。多才非福禄,薄命是聪明。不得人间寿,还留身后名。涉江文一首,便可敌公卿。[持正奇文甚多,涉江一章尤著。]
-
名言: 独树知秋早,孤舟觉夜寒。 句意: 独树孤舟, 早秋寒夜, 烘托出自己飘零在外的孤独。 出处: 唐·无名氏《句》
-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
《凡读书既如古人面命,何书不当以敬对之!若不衣冠端坐看书,即是侮慢古人,须深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连在一起背诵表演,内容包括古诗词背诵比赛有什么节目,家长开放日小组要展示背诵20首古诗,要怎么展示好,唐诗背诵比赛主持稿两个人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们的书香校园,再谱阅读新篇。 本学期,我们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读中华经典名言警句诗词活动,
-
翩翩白马称金羁,领缀银花尾曳丝。毛色鲜明人尽爱,性灵驯善主偏知。免将妾换惭来处,试使奴牵欲上时。不蹶不惊行步稳,最宜山简醉中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