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司马光·谏院题名记》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司马光·谏院题名记》鉴赏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于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著于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 “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呜呼,可不惧哉!

〔注〕① “天禧初”三句: 宋史·真宗纪三载天禧元年(1017)二月,“置谏官、御史各六员,每月一员奏事,有急务,听非时入对”。② 钱君: 疑为钱明逸。钱明逸(1015—1071),字子飞,钱易之子,钱惟演之侄。庆历四年(1044)为右正言,谏院供职。六年擢知谏院(见宋史卷三一七钱惟演传附钱明逸传和续通鉴长编卷一五三、一五九)。

宋代设谏院,始于仁宗明道元年(1032),其长官为“知谏院事”。这之前,分属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虽名为谏官,但除非皇帝特旨供职,并不得谏诤。谏院主管规谏讽谕,凡朝政缺失,百官任非其人,各级官府办事违失,都可谏正。司马光于嘉祐六年(1061)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本文即作于嘉祐八年知谏院任上。文章的主旨在于阐述谏官的重大责任以及谏官应有的品德。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写有著名的与高司谏书,痛斥身为“耳目之官”(指谏官)的高若讷,“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以至“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可见此文并非凭空而发,实乃有感而作,在当时自有其现实意义。

全文不足二百字,首段为议,次段为记。议的特点是周详无遗,记的特点是简洁利落。议和记两部分截然分开,看似游离,实则紧密相关,都是为了说明同一个主旨,即身为谏官之人,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我们先看首段议论部分。“古者谏无官”,用意不在此,而是为了说明“无不得谏者”。淮南子·主术训云: “尧置敢谏之鼓”。相传尧时曾设鼓于庭,使民击之以进谏。古时虽无谏官,但人人都可以进谏。到了汉代,才开始设置谏议大夫,专掌指陈朝政缺失之职。行文至此,从“无(谏)官”到“置(谏)官”,说明了谏官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因而接下来关于谏官“为任亦重矣”的议论,就是水到渠成之笔。既然责任重大,身为谏官,就有个怎样尽职的问题,作者是从方法和品德两方面来阐述的: 就方法讲,“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就品德讲,当抱定不为自身谋名逐利的宗旨。“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谏官本无什么实权,看上去与“利”没有什么关系;但谏官的名声很重要,声名狼藉的谏官,又怎能取信于人呢!这两句话非常深警,堪称哲理名言。以上仅一百字的篇幅,行文却如此周详,面面俱到,十分难能。文字的简洁利落,在首段已经得到了体现,不过那是在议论中体现出来的,次段却体现在记叙中。以天禧、庆历、嘉祐三个年号冠头,将设置谏官、谏院题名、易版为石三件事交代得清清楚楚。四十个字,跨越四十余年,可谓惜墨如金。

大凡作文,起笔和收笔都很重要,短文尤其如此。本文起笔突兀,收笔凛然,为文章增色不少。作者记谏院题名,落笔首句却是“古者谏无官”,不读下文,谁知道作者从何说起呢!如此陡峭之笔,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收笔“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回(奸邪)”,面对后人“历指其名”作不留情面的评判,谁不凛然生畏!诚如作者所言,“可不惧哉”!

猜你喜欢
  • 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人自得尊师、敬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王维《待储光羲不至》全诗赏析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 韦应物《滁州园池燕元氏亲属》全诗赏析

    日暮游清池,疏林罗高天。馀绿飘霜露,夕气变风烟。水门架危阁,竹亭列广筵。一展私姻礼,屡叹芳樽前。感往在兹会,伤离属颓年。明晨复云去,且愿此流连。

  • 疯子在右

    【3278】天才在左疯子在右(高铭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33万字,2016年1月第1版,39 8元)△与疯子的对话。○《真正的世界》:如果有

  • 雷和雪的古诗词(成语里面有雷和雪两个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雷和雪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成语里面有雷和雪两个字,为什么雷和雪只有一个部首之差,却有两个意义,超级跑跑雷和雪哪个好。咆哮如雷 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平地一声雷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如雷贯耳 贯:贯穿,进入。响亮得象雷声传进

  • 唐宋散文之刘敞《患盗论》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刘敞《患盗论》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 1 :“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2 ?”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题 解】这是诗人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之后所写的一首绝句。天宝七年(748),王昌

  • 《行路难 其二赏析》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

  • 五、孔子的历史观

    孔子的历史观是唯心的。这是没有疑义的。尽管他在“子张问十世可知也”时说过“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① ,在“颜渊问为邦”时说过“行夏之时,乘殷之

  •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出处】唐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译注】秋风吹不尽的,是捣衣女怀 念远戍玉门关的丈夫的一片深情。玉 关: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亦 泛指边地。诗人以妇人的口吻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