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罗摩衍那》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罗摩衍那》

罗摩衍那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印度古代史诗,相传为蚁垤所作。主要写罗摩与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全诗分七篇:第一篇童年篇,古代拘萨罗国十车王有三妻,生四子,长子罗摩。毗提诃国悉多公主选婿大典,罗摩拉断神弓,得悉多为妻。第二篇阿逾陀篇,十车王年迈,小王后受侍女煽动,要求国王将罗摩流放山林14年,立她生的儿子婆罗多为太子,国王痛苦地接受后,不久便死去。第三篇森林篇,罗摩与弟弟罗什曼那、悉多在森林中过流放生活,十首罗刹王罗婆那用调虎离山计将悉多劫往楞伽城。第四篇猴国篇,罗摩和罗什曼那遇到猴王和神猴哈努曼。第五篇美妙篇,哈努曼越海到楞伽城见到悉多。第六篇战斗篇,罗摩兄弟在神猴帮助下打败罗刹(即妖魔)军,杀死罗婆那。罗摩流放期满,携妻回国复位。第七篇后篇,罗摩疑悉多在楞伽不贞,将她弃于恒河对岸。悉多生一对双生子。后悉多投入地母怀抱,罗摩兄弟升天,二子继位。

罗摩衍那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在罗摩除魔救妻的中心故事中穿插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罗摩与罗婆那的斗争是全书关键所在。主题是歌颂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刹帝利国王罗摩对奴隶主头子化身的婆罗门十首罗刹王罗婆那的胜利斗争。史诗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了印度封建社会初期的政治风貌,具有进步意义。史诗作者怀着强烈的爱憎之情,把十首罗刹王的后宫渲染为穷奢极欲的奴隶主的乐园,把十首罗刹王描绘成一个暴虐无道的奴隶主头子,又把他与罗刹结合为一,巧妙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一人物凶残的反动本质,诗人为十首罗刹王安排注定灭亡的命运,这反映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治愿望,也传递出受压迫受奴役的广大劳动群众的心声,表现出鲜明的人民性。

书中的罗摩既是忠臣孝子,又是贤夫益友,后来又成为明君圣主,是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完美”典型,是理想的英雄和国王。作者把这一人物置于内外矛盾交织的背景下,浓墨重彩,着力刻划,获得了深入人心、流传千古的艺术效果。当然,罗摩身上还有许多应当摈弃的糟粕,如宿命论、封建家长制、等级制和歧视妇女等。女主人公悉多是一个贤妻良母的典型;罗什曼那则是一个敢于斗争,公然反对宿命论,批判封建道德,富于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此外,神猴哈努曼、十首罗刹王等人物形象也都十分生动,表现了作者刻划人物的杰出能力。诗人在安排矛盾冲突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整个故事在矛盾中展开,纵横交错,波澜迭起。诗人又长于写景和抒情,描绘种种自然风光,无不笔墨酣畅;抒发生离死别之情,尤其真挚感人。朴素淡雅的白描手法,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幅古代印度社会生活和斗争的雄伟画面。诗中瑰丽的想象,清新的比喻,令人美不胜收。史诗的艺术成就使之千百年来成为印度诗歌的典范,被称为“最初的诗”。



猜你喜欢
  • 张养浩《登泰山》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张养浩《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平生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这是一首登临抒怀的七言律待。泰山又称东

  • 《薄荷》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时珍薄荷,人多栽莳2。二月宿根生苗3,清明前后分之4。方茎赤色,其叶对生,初

  • 庄子庙

    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曾派使者送去重礼请他出任宰相,他笑而回绝。后辞官讲学、写书,穷困

  • 古籍名著《人间词话》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人间词话》是清末词学理论著作。王国维著。最早发表于1908年,分三次刊登于《国粹学报》上。1926年,朴社出版俞平伯标点本《人间词话》。1927年,赵万里从王氏遗著未刊稿中辑录若干条,刊载于《小说月

  • 《公冶长》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六)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 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永遇乐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 《禅宗偈两首》 - 唐·神秀 慧能 - 哲理诗鉴赏

    禅宗偈两首是唐代神秀和慧能创作的哲理诗作,其中表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与独特观念。

    第一首偈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偈语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递了一种深刻的哲理观点。它通过将色与空相对应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对万事万物皆是虚幻、变幻、无常的观念。色即表万象,而空即虚无。色与空并不是分离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换。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包括身体、

  • “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曰:“不违农时 ① ,谷 ② 不可胜食 ③ 也;数罟 ④ 不入洿 ⑤ 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 ⑥ 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 ⑦

  • 诗歌《结局或开始——给遇罗克》鉴赏

    我,站在这里 代替另一个被杀害的人 为了每当太阳升起 让沉重的影子像道路 穿过整个国土 悲哀的雾 覆盖着补钉般错落的屋顶 在房子与房子之间 烟囱喷吐着灰烬般的人群 温暖从明亮的树梢吹散 逗留在贫困的烟

  • 韩愈《朝归》全诗赏析

    峨峨进贤冠,耿耿水苍佩。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汗渐背。进乏犬鸡效,又不勇自退。坐食取其肥,无堪等聋瞶。长风吹天墟,秋日万里晒。抵暮但昏眠,不成歌慷慨。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