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夏日》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韩偓
庭树新阴叶未成,玉阶人静下帘声。
相风不动乌龙睡,时有幽禽自唤名。
这首诗以细腻、清晰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初夏庭院图。
“庭树新阴叶未成”,是写庭院里的树木披上了新绿,叶子还没有长成。起句便点明时间是初夏。接下来由写景转入写人,以绿树为背景,写台阶上的女子默默地放下了帘子,帘子发出清脆的声响。树静,人静,使下帘声显得响亮,而下帘声又反衬了树和人的静。为什么人是默默无声的呢?作者没有直说,而是接下来以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心情,让读者从景物中去体会、玩味。“相风”,即相风乌,是古时测风向的器具,用木或铜制成,形状像乌鸦,放置在屋顶上。乌龙,指犬,续仙传有;“韦善俊携一犬,号乌龙。”“相风不动”,说明没有刮风,因此树木也是静止的。无风天不仅寂静,而且沉闷。加之狗蜷卧在地,困倦地睡着了,更显得庭院里静而沉闷。只有不时传来的鸟儿幽远的啼鸣,才能打破这寂静,但这啼鸣却更加衬托出庭院的寂静、沉闷,而且啼声一止,庭院便显得更为寂静、沉闷。而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呼唤鸟儿自己的名字,一声一声地,重复来重复去,十分单调、无聊,这也更加衬托出庭院的寂静、沉闷。静止不动的树和相风乌,困睡的狗,无聊的鸟儿,以及声响对寂静的反衬,便形成了寂寞、无聊而沉闷的氛围。处在这种氛围中的默默无语的“人”,自然也会感到寂寞、无聊而沉闷的。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闺愁。
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依靠独特细致的观察和感受,紧紧抓住事物的特征,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去“想”,去玩味作者的言外之意,是韩偓香奁集中许多诗篇的特点,也是这首诗的特点。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一句出自《诗经·小雅·斯干》的名句。它形象地表达了深厚的情谊与无私的友爱。注释中解释了句子的含义,并提供了一种译文,直白地表达了句子的意思。读到这句话,我不禁陷入沉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无私的友爱似乎变得如此稀缺,而这句古诗词却让我深感温暖与感动。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思考,是否我们可以秉持着相互尊重和关爱的态度去待人,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此来提升整个社会的友爱与和谐。
-
张先《归朝欢》张 先 张 先 声转辘轳闻露井 ① 。晓引银瓶牵素绠 ② 。西园人语夜来风,丛英飘坠红成径。宝猊烟未冷 ③ 。莲台香蜡残痕凝。等身金,谁能得意,买此好光景。 粉落轻妆红玉莹。月枕横钗云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类型及主题,内容包括古诗词常见类型与主题分类,古诗中的各种主题,古诗中常见的主题。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我为人人72类型|标志|主题|咏史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题目中有“咏”、“怀古”、“咏怀
-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夏木正阴成,戎装出帝京。沾襟辞阙泪,回首别乡情。云树褒中路,风烟汉上城。前旌转谷去,后骑踏桥声。久领鸳行重,无嫌虎绶轻。终提一麾去,再入福苍生。
-
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
-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
-
格伦·古尔德:最低限度的巴赫在我看来,格伦·古尔德演奏的巴赫,堪称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标记。为什么是古尔德?为什么不是另外几位同样是
-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