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这首诗的作者翁格,字去非,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康熙时诸生,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说春归花残,春来花又开,寓含着盛衰转化的辩证观的哲理。
第一、二两句写暮春景象,并表明对春归的态度。春天归去,花残瓣殒,只“余几点红”。繁花似锦的景象没有了,所余仅“几点”,充分显示了暮春的气象。一般的人会产生伤红悼绿的情绪,认为东风无情,摧残了美好的事物,或抱怨春归太早,致使好景不长。诗人明快地表明“莫怨春归早”。为什么对春归不怨呢?诗人告诉人们:“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根指花的根和茎,蒂指花果连接枝干的部位,这里主要指茎、干。只要根蒂还在,明年春风一吹,必然绽新蕾开鲜花。岁岁有,反映作者坚信来年必然是一个春风化雨,繁花似锦的春天,而且年年如此,岁岁如是。
这首诗的立意粗看和明代邱云霄的残花诗相似:“昨日看花花满枝,今朝烂熳点清池。无情莫抱东风恨,作意开时是谢时。”但细玩潜意则有所不同。残花叫人不怨东风无情,是在说没有不谢的花,没有不死的人,没有不散的筵席,不要为花谢而悲伤,开就是要走向谢的。暮春则由“谢”想到“开”,而且“岁岁有东风”,这就积极了。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清代俞樾写花落春犹在,出于同一理辙。事物的发展,新陈代谢,要看到新生的总是取代陈腐的,而且一代比一代进步,呈螺旋状上升,而不是原样的循环往复。翁格这首诗能给人以教益和鼓舞的原因也就在于此。
-
武昌西山诗并序嘉祐中,翰林学士承旨邓公圣求为武昌令,常游寒溪西山,山中人至今能言之。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元祐六
-
论题解析 [解题]理想(ideal),指人们对未来事物的憧憬或希望。它影响我们人生的方向和道路,是我们奋力前进、勇于创新的动力。世界能前进、社会能发展、事业能繁荣,都是有意识的人创造的,而创造事业的人
-
《过华清宫(其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① ,山顶千门次第开 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释】 ①绣成堆: 一说指长安城花团锦簇的繁华景象,一说指骊山左右侧的绣岭。按诗境当以前说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在他乡奔波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在外奔波的人的诗句,流落他乡的诗句,形容辛苦奔波的诗句。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旅寓安南》唐代:杜审言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
-
多病欣依有道邦,南塘宴起想秋江。卷帘飞燕还拂水,开户暗虫犹打窗。更阅前题已披卷,仍斟昨夜未开缸。谁人为报故交道,莫惜鲤鱼时一双。
-
古文·与杨德祖书 曹植植白: 数日不见,思子
-
夜晚,勤劳的云儿把湘西凤凰城清洗得干干净净。吃罢早餐,从驻地走出来,沿着弯弯曲曲、湿漉漉的青石板路前行,深深地被眼前的吊脚楼,古朴
-
古驿无人雪满庭,有客冒雪来自北。纷纷笠上已盈寸,下马登堂面苍黑。苦寒有酒不能饮,见之何必问相识。我酌徐徐不满觥,看客倒尽不留湿。千门昼闭行路绝,相与笑语不知夕。醉中不复问姓名,上马忽去横短策。
-
【原题】:十六日云气薄阴晚有雨微甚夜间颇凉恐明日未必有雨也
-
茂等方上达,诸生安可希。栖神澹物表,涣汗布令词。如彼昆山玉,本自有光辉。鄙人徒区区,称叹亦何为。弥月旷不接,公门但驱驰。兰章忽有赠,持用慰所思。不见心尚密,况当相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