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斋日记一则》原文|翻译|赏析
明·萧士玮1
乙亥十一月十九2。余作诗最少,稿复散在帙中3,兹稍葺而录之4。马季房语余云:“近人之诗,芜音最多;切响甚少,何也?”余谓:律细格老5,与年俱进,皮毛脱落,乃见真实。如畜良马,初不令其跳踯,每夜必紧其衔勒6,不容亲水草,旬余,浮膘尽消,筋力怒张,日驰数百里不倦,饥渴不能为之困。作诗而多芜音累气7,皆由浮膘未尽耳。
1 萧士玮(1585-1651):字伯玉,号萧斋。有春浮园集。2 乙亥:明崇祯八年(1635)。3帙(zhì):书套。4 葺(qì):整理。5 律细格老:意为诗歌的格律运用纯熟。6 衔勒:驾驭的工具。7 累气:累赘疲软之气。
【析点】 诗歌发展到明代进入低潮时期。从总体情况看明代诗歌大都粉饰现实,点缀升平,艺术上也较为平庸呆板,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既不如唐诗,也逊于宋诗。这篇日记提出作诗如何去掉弊端,即去掉杂芜之气、炼出格调来。格调包括思想内容和声律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文中说的“切响”。日记以养马作比喻,把深奥的文学理论说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使人获得一种具象感受,理性启迪
-
【说明】 《通鉴》 卷六十五记载了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曹操同孙权、刘备联军进行的一场大战。 曹操自官渡之战后,继续讨伐袁绍势力,利用袁绍病死后其子袁谭、袁尚的矛盾,各个击破,占领了青、冀、幽、并四州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① 。(《老子·六十七》) 【注释】 ①器长(zhāng):器物之长,应该是道。 【译文】 我有三件
-
“客有住桂阳,亦如巢林鸟。”写自己做客郴州,犹如归巢之鸟起句即饱含深情,表达出友人的热情接待使自己有一种宾至如归之感,自己非常感激。句中的比喻非常巧妙,一则将自己喻为鸟,自是有一种不被重用,流落江南的愤慨和失落;一则将郴州喻为巢,真切而
-
喜春来·隐居漫兴 薛昂夫 芸窗月影吟情荡。 纸帐梅花醉梦香。 觉来身世两相忘。 休妄想。 樽有酒且疏狂。 薛昂夫:本名薛超兀儿,一作超吾,维吾尔族人
-
六年级古诗词实践活动方案(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案,谁有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年级古诗词实践活动方案,内容包括六年级古诗实践活动感言,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步古诗园>的教案,谁有啊十万火急搜,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学习古诗活动600。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中华诗词源远流长的历史风貌和古代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交流与合作中培养学
-
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楞伽顶上清凉地,善眼仙人忆我无。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
《致酒行》 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① ,主人奉觞客长寿 ② 。主父西游困不归 ③ ,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④ ,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 ⑤ ,雄鸡
-
清·袁枚 路出澶河水最清, 当年照影见东征。 满朝白面三迁议,一角黄旗万岁声。 金币无多民已困, 燕云不取祸终生。 行人立马秋风里, 懊恼孱王早罢兵。 乾隆元年(1735),青年诗人袁枚赴京应试,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