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王荆公自奉俭约 》全文和鉴赏
本篇选自独醒杂志卷二。独醒杂志“多记两宋轶闻”。记事上起五代末,下迄南宋绍兴年间,包括朝政典章、名人轶事、山川风物,“可补史传之缺”,“亦足广见闻”。本书对“南渡后刘(锜)、岳(飞)诸将皆深相推挹”。然而该书“以记录为主,不以考证为主”,所记亦有失实失考之处。且间杂以鬼神因果之谈。
作者世居江西,对故乡有深挚感情。他在本书中以近一半的篇幅记叙江西的风土人情。山川名胜,尤致力于记叙乡贤逸事,如庐陵欧阳修、南丰曾巩、分宁黄庭坚、临川王安石。其中记王安石事有五条之多,仅次于苏轼。从这五条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王安石的同情态度,这与当时盛行的对王安石的横加诬蔑相比,显然作者的态度和立场是公正和客观的。
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他还是一位诗文大家。他以“三不足”的无畏精神厉行新法,其本意欲振颓起衰,但历来毁誉不一,在封建社会中是贬多褒少,特别是道学家如朱熹对王安石更是深恶痛绝。宋史遵崇道学,在王安石传中说他使“祖宗之良法美意,变坏几尽, 自是邪佞日进,人心日离,祸乱日起。”说他“引用凶邪,排摈忠直”。甚至把北宋亡国的责任也推到他头上,说“王氏之学不正,害人心术,横溃烂漫,并邦家而覆之”。对王安石的性格也肆意诋毁,说他“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于是,连民间都有关于“拗相公”的种种传说。虽然如此,又不能不承认王安石“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位”。但又说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则又有揶揄丑化的成份了。但王安石的节俭却是抹杀不了的事实。通过王荆公自奉俭约这个故事,有助于我们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这位历史人物。
王安石神宗元丰二年由舒国公改封荆国公,后世因称“王荆公”。故事发生在他居“相位时”。宰相位极人臣,应该是“钟呜鼎食”,在常人想来,亲戚来访,一定要摆摆阔气,大事铺张。却不料主人根本就没有设宴的想法,使得这位盛服而至的亲友肚皮大受委屈。大概是不请客再也说不过去了吧,这才“命坐”。可是宴席也实在寒酸,连下酒菜都没有,只好空肚子喝酒。主食只有烧饼两枚,猪肉四块,然后是饭和一些菜羹。既无冷拼,也无八菜一汤,更不要说山珍海味了,这位亲戚平日骄惯放纵,对这些当然是不屑一顾,但为了对付肚皮,硬着头皮吃了一些烧饼心,大概也是要借此发泄一下不满吧。如果看到这里,真会令人觉得王荆公太小气些了。亲戚来拜会,怎能象打发叫花子一样呢!但王安石却把剩下的烧饼吃掉了,这就让人看到,王安石不仅对别人节俭,同时也自奉俭约,以堂堂宰相而如此俭省,难怪那位亲戚“愧甚而退”了。
苏老泉先生对王安石的节俭却另有“高论”,他说王安石的节俭“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是说王安石伪装出来的。苏老泉的道德文章固然为人敬仰,但这种看法不能不说是党同伐异,成见太深了!相比之下,作者的态度就显得客观公正得多了。尤其是在理学日渐昌隆,王安石正遭身后谇骂之时,能实事求是,不随流俗,不人云亦云,显示出作者独立思考和秉笔直书的品质,实属难能可贵。
-
《桃花·咏桃》咏桃花诗鉴赏 李世民禁苑春晖丽
-
萧纲乃由皇太子而即帝位,其实只是一个被侯景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傀儡而已。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诗的后半部分直接抒怀。
-
母亲年迈,连生活也不能自理了,吃喝拉撒睡全在床上。 儿子李二牛没有怨言,不声不响地伺候了三年。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李
-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 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 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 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 那能忘归游!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作品赏析①韶阳:疑即韶州,治所在曲江。②椅:今名山桐。梧:即梧桐。
-
【原题】:益昌霪雨逾月负郭皆浸祷祠之后仓廪何全居民复业运使国博喜而赋诗辄成三绝句以报来贶
-
【3849】美国政党与选举(〔美〕L•桑迪•梅塞尔著,陆赟译,译林出版社,24印张,2017年11月第1版,32元)△共7章:①美国选举与政党的背
-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氤氲。醉后不能语,乡山雨纷纷。
-
此词以大开大阖的结构,明朗蕴藉的意境和精炼传神的语言。抒写闺中女子初恋时的春日情思。词之上片是现境,过片以下三句是实写追思,结二句又收回现境,同时又挽合着昨日相见的回忆。整首词之词境由室内而窗外,而院落,再推向春风杨柳的空间。上片写的是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