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注释、译文和感悟
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②。(列子·杨朱)
【注释】 ①伯成子高:传说他曾帮助禹治水有功,禹有意传位给他,他坚决不受,后隐居了。一毫:一根毫毛,比喻自我微小的利益。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全天下的人都来供奉他一人,不取;其二,奉献自己一身而获得天下,不取。②禽子:禽骨厘,墨家人物,主张兼爱,非难杨朱学派的“为我”、“重生”、“贵己”思想。汝(rǔ):你。
【译文】 杨朱说:“隐士伯成子高不以自己的一毫一毛利他,舍弃王位而隐居农耕;大禹不以自身的王位利己(而是一生利天下、劳苦一生,结果),一身偏瘫。古代的人,以损失自己的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的事,不干;让全天下的人都来供奉他一个人的事,也不要。人人不干损自己一毫而利他的事,人人不干损自己一生而利天下的事,那么天下就太平了。”墨家人物禽子问杨朱:“拔你身上的一根毛发来救济人世,你干吗?”杨朱答道:“人世本来不是一根毛发所能够救济的。”禽子又问:“假如能够救济,你干吗?”杨朱没有应答。
【感悟】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杨朱由“重生”、“贵己”的人生哲学导出了他的人人自利、人人自治而天下治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必然导致无政府主义、“无君”论。因此遭到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猛列抨击。
历史上,杨朱几乎成了自私自利的化身(自利并非就自私),与孟子的曲解有关。
-
孩童之道 ◆ 泰戈尔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
-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意思】 二十四桥: 故址在扬州西门外,一名红藥桥,相传古代曾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另一说,指扬州的二十四座桥。玉
-
国学名句“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出处和解释
【名句】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犹豫不决的猛虎,不如敢用毒刺刺人的蜂、蝎;踯躅不进的千里马,不如稳步向前的劣马。比喻果敢善断是可贵的,而行动迟
-
人心不常人心不常,等于日光。我们称日光为光线。线总是连续不断的。日光不连接,实在不是“线”。日之发光,与射箭差得不远——第一箭射过
-
楚江怀古① 唐•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释】① 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
-
名言: 令公桃李满天下, 何用堂前更种花。 注释: 令公: 指当时的宰相裴度裴令公。桃李: 古人以桃李结子多, 比喻培养的学生和推荐的人才众多。 句意: 令公您已弟子满天下了, 何必在堂前再栽什么花呢
-
(汉)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江南:指江苏、浙江和安徽南部一带。 何:多么,何等。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戏:嬉戏,
-
多存在于文言诗歌与散文中,有着严格的语言形式: 即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不懂得这种形式,就无法理解语意。 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
-
说到禅,仿佛马上就有一丝氤氲的神秘感和玄妙感弥漫到了心头。说到禅,马上就想起了禅宗,进而浮现出杨岐,浮现出杨岐山上一座平常味道的寺
-
《菊花·觅菊》咏菊花诗鉴赏 吕诚秋潮横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