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儿女》内容简介和鉴赏
现代散文作品·儿女简析
朱自清著。作于1928年,发表于小说月报19卷10号,收于中国现代散文选第1卷。这是一篇抒写父爱之情的散文。文章从“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写起,诉说自己“做丈夫已是勉强,做父亲更是不成”。接着历陈具体事实,说明自己实在是一个“不成材的父亲”,想着孩子们“受过体罚和叱责”,便“心酸溜溜的”有时“竟流下泪来”,感到那真是“难以宽宥”的“暴行”。文章用父亲对自己的仁慈,来托出自己对儿女的残酷,在自谴自责中,流露出对儿女深沉的爱。特别写到自己北来时,留下两个孩子在扬州,那种牵肠挂肚的心绪,更见父子情深。最后作者认为应让孩子“渐渐知道怎样去做人”,“要培养他们基本的力量——胸襟与眼光”。全篇在话家常中写出了这样的事实:因有了儿女却南北分离,不能叙天伦之乐;做父亲的不能尽自己的责任;做儿女的得不到父母之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生活的重压下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苦处境。语意深切真挚,娓娓动听,读来感人肺腑。
-
咏寒松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 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这是一首咏物的小诗,它赞美了松树不畏风寒的坚贞品格。古代士子们的咏物诗词,多有自喻自勉之意。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咏石灰》,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辩论赛古诗词,内容包括推荐几篇关于辩论的古诗文,有关“辩论”的诗词,有关辩论的诗句。《送董元达》宋代:谢逸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塞垣苦寒风气恶,归来面皱须眉斑。先皇召见延和殿,议论慷慨天开颜。谤书盈箧不复辩,脱
-
朋友回了一趟老家,是自己驾车走的,途中穿过好几个省。在经过一些旅游城市时,她停下来从容地玩了几天,然后准确地把车停在自己家门口的那
-
滕宗谅《临江仙》滕宗谅 滕宗谅 湖水连天天连水,秋来分外澄清。君山自是小蓬瀛 ①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帝子有灵能鼓瑟 ② ,凄然依旧伤情。微闻兰芝动芳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潇湘八景图(局
-
宿雨冒空山,空城响秋叶。沉沉暮色至,凄凄凉气入。萧条林表散,的砾荷上集。夜雾著衣重,新苔侵履湿。遇兹端忧日,赖与嘉宾接。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注释与译文]浩瀚的沙漠上,报警的狼烟直入云霄;横贯其间的黄河上,夕阳西下,象一个火红的圆球。这里描绘的是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直”、“圆”二字用得十分准确贴
-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杨鹤于) 于谦 (1398—1457),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 (今杭州市) 人,永乐进士。正统十四
-
出处曾无致主功,南阳为守地犹雄。醉醒往日惭渔父,得失今朝圆塞翁。七里河边归带月,百花洲上啸生风。卧龙乡曲多贤达,愿预逍遥九老中。
-
自从迁居北京东郊金台西路,脑际常常浮起一个疑问:这金台路和金台西路的名字因何而起?难道这一带果真是两千多年前燕台的遗址吗?一位同住在此处的同志写文章,每每在稿末注上“×年×月于京郊黄金台”字样。我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