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上太行》
于谦上太行明山水诗鉴赏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容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这首诗是于谦任山西巡抚,巡视太行山时所作。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诗篇描绘了太行山一带苍茫寥廓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壮心未老、矢志报国的豪迈气概。
前两句写登山所见。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身凌太行群山之上,烈烈西风拂面而来,举目眺望,红日已坠落天边。“西风”二字富于力量感,意味着秋风劲扫,天高气清。“落日”二字显示出色彩美,让人看到巍巍群山在夕照下的奇幻绚烂。“斑斑”形容颜色错杂,这里是对草色的准确描绘。秋风中的劲草,有的枯黄,有的绿意未消,本来深浅不一; 在落晖之中,或明或暗,光影参差,更显得色彩斑驳。力与色的表现,在“草斑斑”的描写中得以交汇。接着,诗人以“云薄秋容” 一笔轻染淡抹,渲染出暮云渐渐笼罩群山的朦胧氛围。“秋容”,指秋山。“鸟独还” 的特写,则以 一只疾飞归巢的鸟儿之渺小,衬托天地之寥廓。西风劲草,落日晚云,高天归鸟,构成了苍茫、壮阔的意境。
后二句转而写人,重在抒情。“两鬓霜华千里客” 是诗人自身形象的生动写照。于谦本钱塘人,镇守山西,可谓离乡背井,千里为客。他自进士以来,长期辗转南北,操劳国事,不觉两鬓已斑白如霜。这一句似乎有 “去日苦多”的衰飒之感。可是,末句笔锋陡转,“马蹄又上太行山”,分明透露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心,何其爽朗,何其雄放! 我们仿佛听到了得得的马蹄声,看见一位英姿飒爽的老将军,立马太行之巅。
这首诗意境开阔,笔力雄健。在诗人笔下,大自然的壮阔景象与人的豪情壮志,得到了十分和谐的统 一,令人尤觉壮美。
-
夫社 ① ,束木 ② 而涂之,鼠因往讬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之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 ——《晏子春秋·内篇·向上》 【注释】 ①社:祭土地神的场所。②束木:把木头结扎在一起。 【意译
-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独有佣舟子,鼓枻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吾无奈尔
-
唐·韩愈2世有伯乐3,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赞颂莲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赞美荷花的古诗词,赞美莲花的古诗要求5首,描写赞美荷花的诗句。咏荷名诗 离骚(节选)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
-
晨风从净瓶里洒出黎明,银色的指挥棒一挑挑起牛叫、羊咩、马达声还有才旦卓玛的拉伊帕瓦罗蒂的咏叹调晨风,从净瓶里洒出花草香、牛粪味,羊
-
古文·北山移文 孔稚珪钟山之英,草堂之灵(1)
-
《敦行节俭,以示万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此诗作于晚年,写景中有寄托。 这首秋夜即景诗,上联写景,突出了清幽寂静之意;下联景中寓情,用残叶迎风尚有声响来抒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胸怀与抱负,诗写得苍凉悲壮,雄劲有气势。 此诗写秋风残叶,却不写其衰飒败落,而突出其不
-
【注释】:在唐宋时期,以送春感怀为题材的词作相当普遍。其构思立意,大都是抒写男女情思,春去撩入,离愁别恨,或者惜春冶的情景。比如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多谢洛阳人 。”这首春词是用少女眼光中的暮春景象展现她蹙眉惜春的心态。欧阳炯的《三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