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瓦茨基夫人——宗教高不过真理
西藏法师
通神协会标志
布拉瓦茨基夫人(1831—1891)如果不是生活在19世纪,而是生活在15或者16世纪,那么她一定早就被当作妖魔而活活地烧死了。她的一双“大西洋眼睛”又大又蓝,闪烁着火焰般的光芒,它可以预见身旁即将发生的奇怪事情。
自从帕拉切尔苏斯去世以后,布拉瓦茨基夫人是第一个拥有本领,驱使和控制仙女、水妖、气精、火蛇的人。隆冬季节,她打开房间窗门,眨着眼对着苍天鞠躬施礼,顿时便从外面飞来一只光闪闪的白蝴蝶。蝴蝶在天花板上转了一圈,刹那间便又不见了影踪。
布拉瓦茨基夫人能够与超出常人理解范围的珍奇世界取得联系,她的这套本领来源于祖传。她的母亲是一位俄罗斯公主,是一位秘密参事员的女儿,她早就能使身旁的幽灵显形,多次进行念咒驱邪活动。
布拉瓦茨基夫人原名海伦·彼得罗夫娜·汉·封·罗腾斯塔茵。她在17岁时嫁给高加索的一位副总督布拉瓦茨基将军。婚后不久,他们便相互离异。
此后,布拉瓦茨基夫人花了将近25年时间周游世界,她参拜印度的恒河,探寻埃及金字塔的秘密,她在一队武装护送下深抵非洲的中心地区。
旅游途中,她还到过西藏。西藏在当时的欧洲观念里还是一块神秘之地。有报导说,在这期间她还当过马戏团的骑手,也曾女扮男装,帮助意大利志愿军抗击过法国部队。
1873年,这位女士离开旧地又去 “征服”新的世界。
当时流行于美洲大陆的鬼神主义引起布拉瓦茨基夫人极大兴趣。美洲大陆的鬼神艺术与她的本领相反,那里的巫师受召唤来的鬼神控制,而布拉瓦茨基夫人则能控制精灵,可见其道行之高。另外,美洲大陆上召神怯鬼时常取决于某些固定的“环境”,而布拉瓦茨基夫人则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施展法术。听说她所召唤的精灵还不仅仅是白色的飞蝴蝶。
漫长时间的周游列国使得布拉瓦茨基夫人脱离了中世纪的妖女形象而成为闻名的东方女祭司。美洲的鬼神主义者并不排斥她,相反却欢迎她前往传艺。她在那里建立了“通神协会”。布拉瓦茨基夫人在给一名希望学艺人的信中警告说:
“请注意,在你把头伸进这个领域之前,你还有时间拒绝这样的决定。你收到我的信,接受‘新入教者’这个名称,便意味着你被煮烧了。然后,对你信仰的尝试和考验便会纷至沓来。试想象一下我在决定自己意志前的7年时间吧,尝试、考验、危险、斗争、反抗、妖孽、魔鬼……”
高贵的女祭司在这段时间里成了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她的脸上刻画着冒险生活的痕迹,散发出上流社会人物常见的不快。她像一位瘾君子品味着吸食大麻制品后的幻觉,对婚姻和性欲操持十分激烈的批评态度:婚姻让妇女成为奴隶,束缚她们。至于性欲,她诅咒,希望让它进入地狱,但愿人间从此绝了这份“牲口般的欲望”。然而她的一双蓝蓝的大眼睛实在令人迷惑不安,即使批评她的人也难以忘怀。与夫人相邻而住的一位美国女教师曾经撰文说到,生活在布拉瓦茨基夫人身旁感到就像在大磁场附近一样。
布拉瓦茨基夫人以自嘲的神情看着自己。她后来住在印度,那时她曾奇怪印度人为什么急于拜在她的文化秘密脚下,她笑话自己是一匹“老掉牙的西方河马”。有时候,夫人自己也难以控制内心的冲动和愤怒,她的随从认为夫人爱发无名怒火。
她两次战胜死神,从病榻上站起来,重新投入工作。她希望为创造一个世界宗教而建立条件。所谓世界宗教即让一切信仰宗派都能有自己的位置。对病人,她采用搁手的办法,也许就是感应疗法。这是一种特殊的东方疗法。
布拉瓦茨基夫人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便完成了巨著 揭晓的伊希斯,书中收集了她许多关于建立世界宗教的论文。她的著名论点是多种途径解开世界的秘密,各种不同宗教之间无穷无尽的斗争是生活无止境错误的根源。如果能将不同的体系结合起来,那么世界宗教就是一个永恒的真理,“通神协会”正是愿意为此而奋斗。
布拉瓦茨基夫人在19世纪末的宗教观念里是一个先驱式的人物。她认为,信仰宗教的个人无需拘泥某一种宗教团体,而是能够自由地研究各种体系,而各类宗教体系又可以相互并存。世界上各类宗教并不是真理本身,不过,它们都试图着去理解真理。为此,布拉瓦茨基夫人得出结论说:“对客观事物需要一种真正的感受,藉此才能发现世界从本质上讲其实也是主观的。”
-
大抵为人,尝历艰难,则自然节俭。若习见富贵,未有不奢靡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大抵为人,尝历艰难,则自然节俭。若习见富贵,未有不奢靡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王蒙春之声》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王蒙 咣的一声,黑夜就到来了。一个昏黄的、方方的大月亮出现在对面墙上。岳之峰的心紧缩了一下,又舒张开了。车身在轻轻地颤抖,人们在轻轻地摇摆。多么甜蜜的童
-
【名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来开发山林。后以“筚路蓝缕”形容创业艰难。
-
名言: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注释: 正: 端正。 句意: 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是用来端正人们的行为品德的, 而教师则是用来端正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 出处: 《荀子·修身》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
-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即以文词知名,性
-
《秋海棠·台城路秋海棠》咏秋海棠诗鉴赏 朱珩
-
送客归来灯火荆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江水似知孤客恨。南风为解佳人愠。莫学时流轻久困。频寄问。钱塘江上须忠信。
-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 ①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 兵于 ② ,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