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元史》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今属浙江)人。明文学家。元至正年间授翰林院编修,未就任,隐于浙东东明山十余年,致力著述。明初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升翰林院学士,兼修国史。洪武六年(1373),迁侍讲学士,兼赞善大夫。奉旨汇集历代奸臣事迹编撰辨奸录,另与吴伯宗等共修皇明宝训。又著有洪武圣政记、浦阳人物记、潜溪集、宋学士文集。洪武元年 (1368)十二月,诏修元史,翌年初,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参与编纂的有赵壎、朱右、贝琼、朱世濂、王廉、王彝等多人,资料主要依据元十三朝实录及元虞集编撰的经世大典,兼采其它材料,至三年 (1370)七月成书,前后共331天。
本书210卷,主要记述从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中经元世祖忽必烈建号改元、下至顺帝北走蒙古163年的蒙古汗国和元朝史。本书分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四大部分。
本纪:记述蒙古汗国和元朝15帝,其中天顺帝因登极不到一月,事迹极少,故仅在 泰定帝纪末及明宗纪开头提以只言片语,而未辟专纪。本部分的重点是 太祖纪,记成吉思汗开创蒙古汗国的过程;世祖纪篇幅最大,占14卷,叙其承先业攻打西辽、西夏、金、大理等国,建立元朝、定都建号、灭亡南宋,统一全国,以及治理天下的经历;顺帝纪,记其在位时的腐朽统治,导致农民起义及被朱元璋推翻后退走塞外的事迹。志共有13目。天文志记测计天文的仪器与科学技术,以及日月星辰的变化。五行志以水、火、木、金、土五行记自然现象的瑞灾与人事吉凶的关系。历志记历法研究活动,并收录了耶律楚材主修的西征庚午元历。地理志按中书省、行中书省的区域记各地行政区划。河渠志记全国江河湖泊及水利工程。礼乐志记朝廷活动的礼仪及庙堂乐舞。祭祀志记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舆服志记君臣的服饰、车辂、仪仗、仪卫。选举志记科举科目、学校、官吏铨选及考课。百官志叙官制,其中记载了最有特色的行省、行枢密院、行台等中央特派于地方的机构。食货志记租赋、钱币、贸易等经济制度。兵志记军种、马政、屯田等军事制度。刑法志记诉讼、量刑、缉捕、平反等法律程序及制度。在选举、百官、兵、刑法诸志中,反映了蒙古、色目、汉族、南人等四级的差别。表:有后妃、宗室世系、诸王、诸公主、三公、宰相6目,其中以 三公表和 宰相年表较详细。列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和本纪一样,详记月日。如 伯颜传叙至元十一年取鄂州之事,“十月戊午,斩郢将赵文义,擒范兴; 甲子,次沙洋; ……。”类传有后妃、儒学、良吏、忠义、孝友、隐逸、列女、释老、方技、工艺、宦者、奸臣、叛臣、逆臣14目。其中释老传记载了当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事迹。少数民族及邻国传3卷,名为外夷传,分记高丽、耽罗、日本、安南、缅、占城、暹、爪哇、瑠求、三屿、马八儿等国。本书各部分均不作论赞,纂修元史凡例说: “今修元史,不作论赞,但据事直书,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准春秋及钦奉圣旨事意。”
本书成书仓促,在诸正史中质量较低。钱大昕潜研堂文集说: “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 元史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作者未对资料作细致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就信手拈来,演成史文,从而带来了史实和体例编排上的粗疏和失误。顾炎武说: “本纪有脱漏年月者,列传有重书年者”; “诸志皆案牍之文,并无熔范。”(日知录)再则作者不谙典章制度与事物掌故,也影响了对资料的甄别,钱大昕说作者多是临时征召的 “山林遗逸之士”或“皆草泽腐儒,不谙掌故,一见征入书局,涉猎前史,茫无头绪,随手挦扯,无不差谬。”(十驾斋养新录)而编纂者所依据的资料种类较少,且其本身已有许多脱衍和舛误,也有其客观的原因。魏源说: “人知元史成于明初诸臣潦草之手,不知其载籍掌故之荒陋疏舛,讳莫如深者,皆元人自取之”; 经世大典等书中一些篇章,已 “虚列篇名”。( 元史新编) 因此本书还受到朱彝尊、赵翼等学者的非议。四库全书总目总结道: “书始颁行,纷纷然已多窃议,迨后来递相考证,纰漏弥彰。”虽然如此,本书也有可取之处,它毕竟具备了正史体例,保存了全面的、系统的元代历史。
本书出版后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或评论、或补证、或重撰,集成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在补证方面,清钱大昕撰 元史艺文志及 元史氏族志,分别收录元人书目、考证元人姓氏的源流;汪辉祖撰元史本证,分证误、证遗、证名三大部分。洪钧撰 元史译文证补,以波斯人拉施特哀丁史集等外国蒙元史,考订 元史之缺误,详于蒙古时期4朝事; 曾廉撰元史考订,用相关史书、文集、碑传等,与 元史对照考证;近人吴廷燮撰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收入 历代方镇年表)。在重修方面,明胡粹中撰元史续编,时限起世祖迄于顺帝,体例仿 通鉴纲目,清邵远平撰元史类编,仿 唐六典格式,采用夹行小注,对纪、传补缺略,辨异同;魏源撰元史新编,着重补充太祖至宪宗4朝事,及元代治河、钞法和西北边徼沿革;屠寄撰 蒙兀儿史记,打破了传统研究元史的格局,详记蒙古族的起源、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统一中国、以及北元政权等事,颇有可取;民国柯劭忞撰新元史,详采中西资料,编制质量超过 元史,徐世昌曾命列入 “正史”,为二十六史系列之一。
-
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简称《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佛教密宗经典,十卷。真实撰者不详。唐代般刺密帝译。译成于唐神龙元年(705年)。
-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秦淮:即秦淮河。六朝以来,秦淮河流经金陵一段是当时的所谓金粉之地,即权贵富家、墨客骚人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
-
罗马 罗马(Rome)是历史上大帝国的都城,想象起来,总是气象万千似的。现在它的光荣虽然早过去了,但是从七零八落的废墟里,后人还可仿佛于百一。这些废墟,旧有的加上新发掘的,几乎随处可见,像特意点缀这座
-
孟子曰:“无为 ① 其所不为,无欲 ② 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十七) 注释 ①为:做。②欲:要。 【译文】 孟子说:“一个人如果能不做他不应该做的事、不要他不应该要的东西,能做到那
-
诗写孩儿对父母的怀念,思念父母对自己抚育的辛勤,但不得终养,痛何如之。 蓼蓼者莪,(一) 长又大呀抱娘蒿, 匪莪伊蒿。不是抱娘蒿,是老蒿。 哀哀父母,(二) 可悲呀父母, 生我劬劳。生我多苦劳。 蓼蓼
-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房东 当我们坐着山兜,从陡险的山径,来到这比较平坦的路上时,兜夫“哎哟”地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我们坐山兜的人呢,也
-
东寺台阁好,上方风景清。数来犹未厌,长别岂无情。恋水多临坐,辞花剩绕行。最怜新岸柳,手种未全成。
-
苏轼 方山子 (1) ,光、黄间隐人也 (2)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 (3) ,闾里之侠皆宗之 (4) 。稍壮,折节读书 (5) ,欲以此驰骋当世 (6) ,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7
-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池溜因忝满,林芳为洒开。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无论验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