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浣溪沙》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浣溪沙·黄庭坚
黄庭坚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人传诗句满江南。林下猿垂窥涤砚,岸前鹿卧看收帆,杜鹃声乱水如环。
这首浣溪沙,看来是词人遭贬之前的作品。词中情绪饱满,意趣昂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和书法大师热爱大自然的悠游自得的心境。
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的江山。“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林下猿垂窥涤砚”,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作。这个镜头,是多么地生动传神,是多么地逗人喜爱!“岸前鹿卧看收帆”,山岸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
齧缺问于王倪 ① ,四问而四不知。齧缺因跃而大喜,行以告蒲衣子 ② 。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 ③ ?有虞氏不及泰氏 ④ 。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 ⑤ ,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⑥ 。泰氏其卧徐徐 ⑦
-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水引春心
-
【注释】 选自《荀子·劝学》。 涅:黑泥。 【赏析】 荀子不仅重视人的教育成长,也看到了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很大,他在《劝学》篇中比喻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意思是
-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日志吧,何不趁现在赶紧写一篇日志。日志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情感的经典日志美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情感的经典日志美文 篇1 未见面就相爱,一见面就相守 昨晚睡前听了一个故事,可以庸俗地归类为网恋,却比很多爱情都纯粹美好。故事大概是一对论坛上相识的男女,开始只是单纯的网友,后来习惯了每日联系,渐渐地就从心里彼此相爱。一年后的某天,女孩独自坐了8个小时的汽车来到男孩的城市。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青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日夕著书罢,惊霜落青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外扮监斩官上 ① ,云: ) 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 ② ,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 ③ 。刽子磨旗、提刀 ④ ,押正旦带枷上 ⑤ 。刽子云: ) 行动些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露湿墙花春意深,西廊月上半床阴。怜君独卧无言语,惟我知君此夜心。不明不暗胧胧月,非暖非寒慢慢风。独卧空床好天气,平明闲事到心中。 作品赏析白居易·《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嘉陵夜有怀二首》之二原诗是一
-
邓牧《雪窦游志》 岁癸已春暮 1 ,余游甬东 2 ,闻雪窦游胜最诸山 3 ,往观焉。 甘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堰达江 4 。江行九折,达江口。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 5 。自桥下入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