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乐章集》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柳永,初名三变,字耆卿。约生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约卒于宋皇祐六年(1054年)。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元年进士,一生不得志,只做过余杭令、屯田员外郎等小官。因其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曾官屯田员外郎,又世号柳屯田。生平事迹,史籍未有明载。他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成为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其乐章集也是我国第一部文人词专集。
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乐章有三卷,可见宋代即有刊本,可惜今已不传,现仅存一卷,大约为明毛晋所辑录或者合并之故。
宋初之词,主要仍沿袭五代风气,至柳永,始摆脱“花间”、“尊前”束缚,词之内容和形式大为突破,从而使词的创作转向一个新阶段。柳永的词与前人的词相比,极具自己的特色。他一生仕路蹇迍,浪迹江湖,写了大量羁旅行役之词,抒发自己怅惘和沦落冷凄的愁绪。雨霖铃(寒蝉凄切)一词,哀婉动人,在其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悲叹生平遭遇的不幸。通篇层层铺叙,点染衬托,情和景浑成一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但取当前,幽怨千回百转,催人泪下。柳永才华横溢,风流倜傥。少年时在京城常流连坊曲,过着一种“多游狭邪”的生活。他的词中描写妓女生活内容的占有很大比重,这些描写男欢女悦的词有时格调不免尘下,趣味低俗,但其中也有不少篇什从一个失意文人的角度表达了对被压迫、被蹂躏妇女的深切同情,如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等都属这类作品。柳永还有一些描写都市风光的词,在某种程度上真实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和市民生活面貌。望海潮(东南形胜),用俯瞰式的手法极写杭州的富丽繁华、钱塘壮观、商业发达、市民殷富,西湖秀色尽收眼底。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事虽无稽,但此词之影响亦可见一斑。
柳永于词史之贡献,不特在内容上的开拓,尤其在艺术形式上贡献更大。在当时竞作新声的风气影响下,他制作了大量繁音纡节、局面开张的慢词,乐章集中,慢词几占十之七八。与小令相比,此种词体容量扩大,表现力加强,以致后来发展为词的主流。其次,他将俗词俚语填入词中,开拓了俚词阵地,与世所谓“雅词”并驾于词坛。清宋翔凤乐府余论载:“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使人传习。一时动听,散播四方。”
乐章集有明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本,收入四库全书、四部备要·集部总集·宋六十名家词中。又有近人朱孝臧彊村丛书本,因其晚出,最善,书后附有朱氏校记一卷。
-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彷佛见金鳎
-
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杨炯若夫太华千仞,长河万里,则吾土之山泽,壮于域中;西汉十轮,东京四代,则吾宗之人物,盛于天下。乃有浑金璞玉
-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五言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题中“愚溪北池”,在零陵西南愚溪之北约六十步。此篇着重描写愚池雨后早晨
-
[唐]韩愈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这是韩愈的一首感怀诗。
-
掌纶不称吾应笑,典郡无能我自知。别诏忽惊新命出,同寮偶与夙心期。春坊潇洒优闲地,秋鬓苍浪老大时。独占二疏应未可,龙楼见拟觅分司。
-
古文观止·左传·寺人披见文公 吕、郤畏偪,将
-
翻开《全唐诗》,咏杨花、柳絮的篇章甚多,但雍裕之的这首《柳絮》却与众不同:它既没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态,也没有借柳絮抒写惜别伤春之情,而是以凝炼准确的语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简洁鲜明,富有风趣。 柳絮“似花还似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对情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情爱的古诗古词古句,描写情爱的诗句,求描写男女情爱正浓时的古诗词。古诗经典爱情诗句精选100句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2、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
回到乡间,我立即被那铺天盖地的绿色打动了。绿树繁茂,绿草如茵,还有那绿得望不到边的麦田。绿色主宰着人间,绿色统领着世界。人置身绿海
-
诗写春暮小园景色,以花开放顺序,直写到花事谢,描绘出春景的变化。同时,所选花色变化由浅入深,由红至白,由白转绿,写出春色变化,表达了惜春之情和韶华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