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鉴赏和解析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是一篇优美的咏物抒情散文。全文很短,只有一百一十九字,但写得层次井然,意义深刻。
全文可分作两段。
文章一开始,作者首先总说一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然后由一般到具体,列举晋陶渊明独爱菊,唐代以来世人又特重牡丹。作者举此两例,是很自然的。说其自然,是因为陶渊明被后人推为“古今隐逸之宗”,他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恬淡生活成了后世文人的一种理想追求。作为十分讲求内心修养的理学家周敦颐,对陶渊明也不无赞赏,而况作者又正卜居庐山之下,这里,正地近陶渊明的故乡。至于牡丹,世人爱牡丹之“盛”,自唐代以来一直如此,其时,洛阳牡丹甲天下,被人视为“国色”,叹为“奇赏”。周敦颐结庐匡山,当他爱赏莲花,不能不联想到自唐代以来世风之重牡丹。往下,作者紧接一转语:“予独爱莲”。与前两者形成对比,文章顿起波澜。在古代诗文中,说花道柳,多非实指,常有喻意,从离骚以来大率如此。爱莲说亦意在托物言志,借莲花以说君子,而作者所用手法,是将事物或将事物的某种特征以象征人,摄其神理,亦物亦人,达到形神兼备。接下几句,作者写莲花之可爱,笔笔扣住莲花的具体特征,又句句是对君子品格的描绘与赞美,虚实相济,具有象征意义。这数句写得很有层次,作者首先从外在环境写到莲花本身,接着,作者进而写莲花的表里特征,最后,作者又写人们观赏莲花时的感觉,形象地再现了君子的品格。
文章的第二段,是作者对菊花、牡丹、莲花三者的评说。在写法上,作者仍然采用烘托对比的方法,以“得众爱”的牡丹和陶潜后鲜有人爱的菊花来突出自己对莲花的厚爱,表现出不同流俗的思想情趣。要深入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情趣,还须联系作者的理学思想和当时的社会思潮。
宋代理学,是一种新的儒学,它不仅对传统的儒家经典作出了新的解说,而且,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很大程度上吸收了佛老思想的因素。莲花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侯外庐等主编的宋明理学史在讲到周敦颐的这篇爱莲说时,曾引证了华严经探玄记卷三中对莲花的“在泥不染”和香、净、柔软、可爱四种“德”的解说,这种看法是可以成立的。佛教的这种理论,不仅影响了周敦颐的道德观,而且也可能就是这篇爱莲说艺术构思的诱因之一。佛教是逃避人世的,在佛教中的莲花也是超凡出尘的,但周敦颐用莲花为寓托物而写的这篇爱莲说,其思想倾向并非与之尽合。作者笔下的“莲花”,是处在尘世的嚣杂之中而能保其清洁,其心正,其意诚,中无欲望杂念窒塞,持静守虚,品性不凡。它既不同于菊花之避世,更不同于牡丹之媚俗,它是入世而不拘于世,用世而不媚于世,是君子而不是隐者,更不是追逐名利的达官贵人。这与佛教中莲花的寓意是有一定区别的,其间融和着儒家的修身用世的思想。爱莲说形象地体现着周敦颐的道德观,反映出宋代理学十分注重内在修养、强调以品格为世人楷模的特点。当然,作者通过莲花的具体形象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有其局限性的。他所推崇的道德修养,是完全以封建规范为准绳,而且表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趣。但是,如果我们剔去这些糟粕,着眼于作者对美好贞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则这篇文章的内容还是十分可取的。在艺术处理上,前一段是具体描绘,这一段是加以点示;前段的描绘笔笔精采,此段的点示在在意深,两段相互辉映,缺一不可。
总的说来,周敦颐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托物言志,词近情遥,含意很深刻,艺术表现也很成功。
-
杨基长江万里图我家岷山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江水东流万里长,人夸漂泊尚他乡。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
-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
苏轼 欧阳子曰:“小人欲空人之国,必进朋党之说。”呜呼,国之将亡,此其征欤?祸莫大于权之移人,而君莫危于国之有党。有党则必争,争则小人者必胜,而权之所归也,君子安得不危哉!何以言之?而君子以道事君,人
-
【名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 [注释与译文]苍龙,东方七宿的总称。宿(xiù),列星,指天空某些星的集合体。东方七宿排列为龙形,故称苍龙。这两句说,太阳运行到苍龙的位置天色已晚,还能下雨;老
-
春江花月夜古诗词歌曲(谁有电视剧《多情江山》里的《春江花月夜》完整的歌曲,要整首词的,)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春江花月夜古诗词歌曲,内容包括中国名曲《春江花月夜》,谁有电视剧《多情江山》里的《春江花月夜》完整的歌曲,要整首词的,,求音乐:唱《春江花月夜》诗歌。春江花月夜原唱侯梦瑶,配音李晔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
-
文章开头由反面入手,先引日本人袭译欧西人之语对中国的污蔑,旋即以感情强烈的反问句和感叹句加以否定,开篇即振聋发聩,催人猛醒。然后再针锋相对地推出“少年中国”的正面论题。
-
我曾经使用过一辆纺车,离开延安的那年把它跟一些书籍一起留在蓝家坪了。后来常常想起它。想起它,就像想起旅途的旅伴,战场的战友,心里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那是一辆普通的纺车。说它普通,一来它的车架、轮叶、锭
-
公乎公乎,提壶将焉如?屈平沈湘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公乎公乎,床有菅席盘有鱼。北里有贤兄,东邻有小姑。陇亩油油黍与葫,瓦甒浊醪蚁浮福黍可食,醪可饮,公乎公乎其奈居。被发奔流竟何如?贤兄小姑哭呜呜。
-
这是一个三十年前的故事。那天是周日,天也比较热,我听到敲门声,打开门一看,一个个儿不高、戴着一个又大又厚眼镜的中年人站在门前,我立
-
秋天,还是想写写泉水一行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大雁背着血色的夕阳渐行渐远残酒敲打枯萎的荷叶远处的山峦呜咽出洞箫的余音秋天 我们告别了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