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拟挽歌辞三首(其一)》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挽歌,是哀悼死者的歌。这里作者借拟挽歌,来抒发自己内心愤慨的诗篇。这首诗是拟挽歌辞三首中的第一首。
原文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赏读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两句,作者开篇就揭示了自然中亘古不变的规律,有生必有死,语意恬淡自然,浑不把生死放在心上,表现出诗人的豁达胸怀。
“昨暮同为人”以下八句,诗人对一朝身死作了设想。昨天还都是人,今天都身登鬼录,魂魄在哪里,只不过是干枯的身体放在空空的棺木中罢了。儿子啼哭,良友伤心,得失全不知道,是是非非谁又能觉察得到、分辨得清。这几句,诗人借一朝身死,流露对黑暗社会的愤怒指斥。“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两句,诗人大发感慨:千秋万代以后,谁还知道是荣还是辱?奋激地指斥当时的社会,并且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荣辱无人知晓,又何必去建立什么功名呢?
“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两句,把诗人看破生死荣辱,一语道出,语句诙谐,幽默。
全诗语言朴素,风格看似平淡,实则慷慨激昂,表露出诗人看破生死荣辱的豁达情怀。
-
二十四桥仍在“隆兴和议”以后,宋、金双方维持几十年和平时期。南宋君臣又渐渐地忘却了靖康国耻,陶醉在歌舞升平的生活之中。一些爱国志士
-
通道,最初我以为是通衢大道这个成语的缩写,后来才知道是一个县名,且交通并不十分发达。为何叫通道?我想应该是指心灵相通道义相连,是“
-
唐备天若无雪霜, 青松不如草。地若无山川, 何人重平道。这首诗写得犹如格言,以对比
-
【原题】:嘉定庚辰正月二日杨尚书率同年团拜于西湖之集适湖水四合乘兴鉴冰泛冰泛舟如所约也杜侍郎赋诗和这
-
世业嵩山隐,云深无四邻。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晚日华阴雾,秋风函谷尘。送君从此去,铃阁少谈宾。
-
1“上山?”老板娘忙着登记身份证,头都没抬。“上山?”“哦,不是去阿里?”“哦哦,是去阿里。”金小提还是眨巴眼皮,不敢相信老板娘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三年级下语文古诗词题,内容包括三年级下册古诗词全部,三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不知道你用的是哪个版本?有语文版、人教版、苏教版等等下面是人教版的。共有古诗四首。第1课《燕子》第2课《古诗两首》第3课《荷花》第4课《
-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泉水今尚暖,旧林亦青青。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日出烟峤
-
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名,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
《设庠序,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名,以风化天下,如此而不治者未之有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