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陈同甫:名亮,字同甫,辛弃疾挚友之一。吹角连营:各营垒接连响起一片号角之声。八百里:指牛。麾下:部分。炙:烤肉。五十弦: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悲壮乐曲。沙场秋点兵:古代多指在秋天点兵用武。点兵:检阅军队。作:如。的卢:骏马名。典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备骑马跳檀溪,马名的卢。天下事:指恢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
【鉴赏导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这首词写于宋代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时。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作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与贺新郎成为词坛之壮举。
【鉴赏】
此词风格豪放,审美特征为悲壮。它确是一首“壮词”:军壮、心壮、气壮、声壮、人壮、马壮。军容雄壮:沙场秋点兵。义军八百里,大锅做饭,大块分肉,大碗饮酒,足见气势之壮。军乐豪壮:五十弦,塞外声,更有号角连营!战斗场面壮烈:战马奔腾,弓声霹雳,将士士气锐不可挡。醉里犹挑灯抚剑的作者自我形象,壮怀激烈。心系一统祖国的“天下事”,词人的抱负、此词的抱负何等壮伟啊!这首词前九句大体皆描写、渲染一个“壮”字。当然词中也有“悲”,因悲而醉,塞外声从来就既雄壮又悲凉。这首词的悲主要集中在最后一句上。壮志难酬,恢复无望,岁月无情,鬓已微霜,诗人发出了叹息之声,叹出了报国无门的英雄悲愤,这悲愤郁积在他、他的知音陈亮的胸中,已是二十年。
此词在写法上另辟蹊径。一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而此词特异:前九句为一段,末句另为一段。末句是对前九句的否定。看似一气呵成,连贯而下,实则不尽然。因悲而醉,因醉而梦,过渡自然。全词十句,中间八句写梦境,忆往事:首句未入梦,末句梦已醒,这两句写现实。结构颇为奇妙。另外,这首词上片写军营、士气,下片选取马、弓两桩典型事物,均从形、声入手,不仅形、声、情并茂,还暗用了颜色,红光(灯)、寒芒(剑)、白发三者聚一处,交相辉映,悲壮之感油然而生。
【鉴赏要点】
[1]名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2]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鲜明、生动。[3]此词为英雄词的代表。
-
【析】 塑造艺术形象,鲁迅是推崇也擅长画眼睛的。他说: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①如果狭义的理解,我们自然能够从《祝福》中找到成功的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故人不见五春风,异地相逢岳影中。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 ——[唐]李咸用《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认识一切关系于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物现象也。 ——邵飘萍《新闻学总论
-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注释】 选自清·姚鼐《登泰山记》。 极天:天边。 正赤:大红。 【赏析】 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冬,姚鼐以养亲为名,辞去官职,告归田里,道经泰安时,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相约同游泰山。他们顶风
-
金兰筏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四卷二十回。题“惜阴堂主人编辑,绣虎堂主人评阅”,作者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间刊本,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清刊本,藏大连图书馆。
-
写文章时选材的办法,即对材料的裁割取舍。 作文如成衣。在最后缀合缝制之前,必须先将材料剪成大小适当的片断。要“量体裁衣”,如果作者放任材料堆砌,巨细不捐,则可能淹没主题,让人不知所云。如果下功夫剪裁一
-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
【题 解】本文选自《履园丛话》。本文谈及的人物是一代清官——海瑞。躬亲,亲身。“治
-
叔夜此诗豪壮清丽,无一点尘俗气。凡学作诗者,不可不成诵在心,想见其人;虽沉于世故者,暂而揽其余芳,便可扑去面上三斗俗尘矣,何况深其义味者乎!故书以付榎,可与诸郎皆诵取,时时讽咏,以洗心忘倦。余尝为诸子
-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火树风来翻绛艳,琼枝日出晒红纱。回看桃李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争奈结根深石底,无因移得到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