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老儋”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老儋
【出典】 史记卷六三老子列传:“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参见“出关周史”条。
【释义】 老子为春秋时思想家,传说西入流沙,不知所终。或说周太史儋即老子。
【例句】 离绝交游,变更名姓,日暮空山里。老儋复出,不知谁氏之子。(刘克庄念奴娇·二和2605)作者晚年致仕家居,交游稀少,在词中以身世不很清楚的隐君子老儋自况。
-
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在奔腾一千多公里后,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
-
唐诗《夜月》写出了夜晚月光下的美景,作者情感丰富地描绘了月亮的光辉。诗中使用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月亮如水银般洒在晚霞上。这种细腻的描写展示出了作者的感慨之情,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夜月》在表达自然美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是一首既富有感情又富有哲理的佳作。
-
兰陵王·柳周邦彥【原文】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1]。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3]?长亭路,年去岁
-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
-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
清泉映疏松,不知几千古。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对此空长吟,思君意何深。无因见安道,兴尽愁人心。
-
迎朔风而爰迈兮,雨徽徽而逮行。悼朝阳之隐曜兮,怨北辰之潜精。车结辙以盘桓兮,马踯躅以悲鸣。攀扶桑而仰观兮,假九日于天皇。瞻沉云之泱漭兮,哀吾愿之不将。 曹植有不少笔饱墨酣、挥洒淋漓的铺叙宴游盛况,或抒
-
一点樱桃启绛唇 ① ,两行碎玉喷《阳春》 ② 。 丁香舌吐衠钢剑 ③ ,要斩奸邪乱国臣。 【释词】 ①樱桃:比喻美女的口小唇红。启,开。绛唇:绛,红;唇,嘴唇。 ②碎玉:洁白的牙齿。喷:唱。《阳春》:
-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
曹操的《观沧海》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歌作品。通过描述波澜壮阔的海洋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短暂和变幻无常的思考。诗中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空阔”展现了曹操超越平凡,立志成就伟业的雄心壮志。诗中描绘的“滔滔巨浪,翻腾蔽日”呈现出大自然的神奇和威力,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以巨大的力量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壮志与豪情,展现出曹操热爱生活的豪情和对人生短暂性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