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渭城曲》(王维)原文|鉴赏|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渭城曲》(王维)原文|鉴赏|赏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原来的题目是送元二使安西,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安西是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立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唐代从长安往西行者,多在渭城送别。渭城本是秦代京都咸阳的故城,因南临渭水而得名。诗人为远游的朋友饯行,临别依依,频频劝酒,并写下了这首感情真挚动人的诗。传说此辞一出,唐人歌入乐府,成为送别之曲,到“阳关”句,反复歌唱,称“阳关三叠”,亦叫“渭城曲”。白居易晚风欲携酒寻沈四著作诗中说: “最忆阳关唱,真珠一串歌。”(沈是善唱“西出阳关无故人”词的歌者)又对酒诗说: “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刘禹锡与歌者诗云: “旧人唯有何勘在,更与殷勤唱渭城。”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渭城曲流传之广,动人之深。

诗一开头用“渭城朝雨浥轻尘”,七个字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繁华的都城)、时间(春日的早晨)和天气(雨过天晴),字里行间极自然地流露出对远行朋友的关心:朝雨刚好润湿了路面,赶起路来可少一些风尘。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新”有的版本作“春”,“新”表现原来灰濛濛的杨柳经朝雨洗润,重新现出青翠的本色,意思更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此处以“客舍” “柳色”两种物象,形象地点明送别之意,正式托出本诗题旨。三、四两句诗人截取了临别前最后劝酒的生动画面,直诉别情。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因在玉门关的南面,故称阳关,处于河西走廊的尽头,是内地往西域必经的通道。关内关外,风物景色迥然不同。优秀的抒情诗人往往不去表现事物的全过程或表现事件或情态的顶点,而是着重表现将临顶点之前的“须臾”,这样的“典型瞬间”,可引发读者去追溯过去,并展望未来,所以这样的瞬间是最富表现力的。王维选取分别前的最后劝酒,正是这样典型的瞬间,诗人对友人的依恋,对友人将在穷荒中跋涉和在边陲中生活的同情,与老友离别的不胜惆怅,难于一一言述,于是都浓缩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劝酒辞中。一个“劝”字,一个“更”字,正说明在难舍难分的时刻,酒已难于下咽,别宴上黯然无欢,而况“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用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切地表达了故人情、离别恨,震动了离人的心弦,从而使它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复斋漫录云:“送元二使安西绝句云……李伯时取以为画,谓之阳关图。……苕溪渔隐曰:右丞此绝句,近世人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用诗中语也。旧本兰畹集载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亦以此绝句填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

初唐绝,“蒲桃美酒”为冠;盛唐绝,“渭城朝雨”为冠;中唐绝,“回雁峰前”为冠;晚唐绝,“清江一曲”为冠。(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迭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人皆知此诗后二句妙,而不知亏杀前二句提顿得好。……兹路上无尘,又花明柳媚,只算游春一般,便高兴急要去。此二句精神全注下二句。……主人劝酒,何不说两杯三杯,止说一杯?中有神理。要知此客已饮到尽醉,不能加一滴矣。王维待友之情甚厚,不过留友多得一刻在此盘桓耳。(徐增说唐诗卷十一)

首句藏行尘,次句藏折柳,两面皆画出,妙不露骨。后半从休文(沈约)“莫言一杯酒,明日难重持”(别范安成)变来。( 〔清〕何焯三体唐诗评)

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沈德潜唐诗别裁)

猜你喜欢
  • 古代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注释与译文

    【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注释与译文]名门闺秀杜丽娘长期被关在深闺之中,天地狭小,生活枯燥。一天她步出闺房,迈进后花园,面对满园春色,内心的情感有如闸门的急流喷

  • 马珂《善缘》散文鉴赏

    妻是位崇 “善”信“缘”的女子。于是,我常跟她讲起一个因善结缘的真实故事。 那是我从湖南去安徽上大学的第三个学期,学校举行每

  • 杜甫《官定后戏赠(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全诗赏析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作品赏析(原注:时免河西尉,为右卫率府兵曹。)【鹤注】十三载冬,公《进西岳赋表》云“长安一匹

  • 《西江月》苏轼词翻译赏析: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词作鉴赏

  • 古籍名著《寒山帚谈》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书学论著。二卷。明赵宦光撰。具体成书年代不详。(撰者事迹参见“《说文长笺》”条) 该书原为撰者《说文长笺》中的一种。《四库提要》以为《说文长笺》穿凿附会,而且引据疏舛,颇为小学家所讥,然而其中的篆文笔

  • 《鹰之歌》鉴赏

    作者: 文淑慧任光

  • “治大国,若烹小鲜”注释、译文和感悟

    治大国,若烹小鲜 ① 。(《老子·六十》) 【注释】 ①小鲜:小鱼。(要小心谨慎,不可频繁地用大锅铲翻来翻去) 【译文】 治理大国,就像烹饪(pēngrèn)小鱼。 【感悟】 政策需要一个相对的稳定,

  • 杜牧《帘》全诗赏析

    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凤节轻雕日,鸾花薄饰香。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下溃金阶露,斜分碧瓦霜。沉沉伴春梦,寂寂侍华堂。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 《柳宗元·游黄溪记》文章鉴赏

    本篇游记中作于元和八年(813),是柳宗元最为侧重记述游赏山水景致的作品。当时作者贬永州已八个年头,抑郁激愤较减,思想深刻,而趋于通达。他虽然壮心不泯,但对再获任用不抱厚望,以为“自度罪大”,于是心情显得平和。所以这篇《黄溪游记》所表现的作者形象是探幽赏奇,欣然自适,似无发挥,而兴会心得,怡然自乐。

  • 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

    “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生活”类的诗句。 雨打芭蕉,点点滴滴,清脆悦耳,本无愁韵,只是那些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