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鉴赏

古文观止·公羊传·吴子使札来聘

(襄公二十九年)

吴无君无大夫【1】,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2】。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余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3】,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4】,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5】。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6】,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7】!”故谒也死,余祭也立;余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8】。僚者【9】,长庶也【10】,即之【11】。季子使而反,至而君之尔【12】。阖庐曰【13】:“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则我宜立者也【14】。僚恶得为君乎【15】?”于是使专诸刺僚【16】, 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 曰:“尔弑吾君, 吾受尔国, 是吾与尔为篡也【17】; 尔杀吾兄, 吾又杀尔, 是父子兄弟相杀, 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 终身不入吴国【18】。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 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 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 贤者不名【19】, 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20】, 不一而足也【21】。 季子者, 所贤也, 曷为不足乎季子【22】?许人臣者必使臣【23】, 许人子者必使子也。【注释】【1】 吴: 指春秋时期的吴国, 据有淮、 泗以南至浙江太湖以东地区。 古时因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被人称为蛮夷之邦。无君无大夫: 是指春秋记载吴国的事情, 从来不提它的国君和卿大夫, 以表示它是蛮夷之邦, 与中原诸侯国有区别。【2】 贤: 赞美的意思。 季子: 即季札, 又称公子札。 吴王寿梦最小的儿子。 其封地在延陵、 州来。 吴王寿梦要传位给季子, 季子固辞不受,而让国给他哥哥。 以后, 他相继出使鲁、 齐、 晋、 郑等国。【3】 谒、 余祭、 夷昧: 三人都是寿梦的儿子, 季札的哥哥。 他们是同母四兄弟。【4】 迮(zhe): 仓猝、骤然。【5】 请无与子三句: 意思是说, 我请求大家不要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 兄弟几个依次做国君, 这样一来, 最后总能把君位传给季子。【6】 轻死为勇: 不吝惜性命, 好为勇猛之事。【7】 悔: 咎。 这里指灾祸。【8】 使: 出使他国。 亡, 逃亡, 不肯回来。【9】 僚: 夷昧的儿子。【10】 长庶: 在谒、 余祭、 夷昧三人的儿子中他是最大的。【11】 即之: 即位为君。【12】君之: 把他的侄儿僚尊作国君。【13】 阖庐: 谒的儿子, 即公子光。【14】我宜立:谒是吴王寿梦的长子,而阖庐又是谒的长子,按照立嫡以长的原则,王位本该阖庐继承。【15】恶(wu):何。【16】专诸:春秋时代著名的刺客。本为膳宰。吴王僚十二年(前515),阖庐设宴请僚,专诸把匕首藏在鱼腹中进献,刺死僚, 自己也被杀。【17】篡(cuan):用非法手段夺取君位。【18】不入吴国:指季子从此不进吴国的国都。【19】春秋: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孔子据鲁史整理修订而成。【20】许:赞许。【21】不一而足:不能因为一件事好,就算是完美无缺的。【22】曷为不足句:季子还有什么不完美的?曷为,何为:为什么。【23】许人臣两句:意思是说,称赞人臣是要他始终做人的臣子,称赞人子是要他始终做人的儿子。【赏析】这篇文章选自公羊传。主要阐述春秋所记“吴子使札来聘”这几个字的微言大义。春秋自孔子整理修订以后,文字非常简赅,人们都认为孔子寓有褒贬之意,司马迁孔子世家称赞说“约其文辞而指博”,“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战国及两汉时期的文人不断揣摩这种笔法,或用事实加以阐述,或用义理加以发挥。公羊传这段文章则是就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的。文章先从春秋记载吴国事情的惯例谈起,“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一个设问句,即揭出春秋笔法的严谨,在行文上又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引导着人们追随作者的意念去思索。春秋为什么这么写呢?原来是赞美季子,而赞美季子,又主要是因为他能让君位给兄弟子侄。至此,春秋记事寓有褒贬的大义已经阐述出来了。接下来,作者便简略叙述季子让国的史实,讲了他们同母兄弟四人,季子最小而又最有才干,兄弟们都喜欢他,大家都愿意立他做国君。古文观止的编选者说:“父寿梦欲立之而不受,至是兄弟又同欲立之。”这话很是。根据史记的记载,早在鲁襄公十二年(前561),寿梦死时即欲传位给季子,季子不受,遂推让给众兄弟,而众兄弟又推让给他,这样反复多次,才会逼出谒所述先兄弟依次做君,季子轮到最后终究会做君的办法来。这里,写得高妙的是,谒的办法竟得到余祭、夷昧二人的赞同,齐声称“诺”,而且,众弟兄依次做了国君以后,都不惜自己的身体性命,把不怕死看作勇敢,专门干一些从速死去的事情,甚至吃饭的时候,也祷告上天,说要真要保存吴国的话,那就赶快降灾祸给他们自己。古文观止所作评语说:“急欲致国于季子意。自是发于至诚。”季子兄弟争相让国,古时传为美谈,公羊传这段文字可谓极尽渲染之能事。在古代历史上,那种为了争夺王位而父子兄弟互相残杀的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季子兄弟让国,按照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衡量,的确做到了大仁大义。“仁义”二字,至此已经明白显示出来,只不过字面上没有写出。这完全是为了后文张本。文章接着写了谒、余祭、夷昧的依次为君又依次死去,总该轮到季子做国君了,而偏偏地,“季子使而亡焉”。据记载,季子自余祭即王位起,连年出使中原大国,夷昧死时,他本来在吴国,因为不愿意接受王位,才又逃去。公羊传说他“使而亡”,是比较笼统的说法,无论如何,总是体现出了季子让国的本意。事情还不止如此,文章又写了他出使归来,能谦逊地尊奉自己的侄儿僚做国君,这又引出了阖庐的残杀兄弟僚,来与之作对比。应该指出,阖庐所说的一番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多少带有一点为季子打抱不平的味道,但终究掩饰不了他自己想做国君的企图。史书上说他早有图谋篡国之志,已经事先求得勇士专诸准备刺杀吴王僚。在这里,他先言先君遗命传位季子,次言季子不受,依长庶又该自己做国君,两意一正一反,便使僚陷于不利的地位,为自己将来杀僚找到了借口。事出意外的是,阖庐杀掉僚以后,又让国给季子,而季子终究不受。这又是作者用笔高明的地方。一方面,写了阖庐假仁假义地让国,一方面又写了季子的明于大义,不肯因君位而使兄弟祸起萧墙,可谓一笔两写,但主要意在突出季子的贤良。季子为了避免流血事件的再度发生,只好到他的封邑延陵去居住,并且终身不再进入吴都,至此,季子让国的史实略述完毕,“贤季子”的形象也已经在读者面前树立起来了,于是,作者便以“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两句作一收束,事在必然,水到渠成。最后一小节,则紧承文章开头的两句。进一步阐述春秋所以在这里称吴君,又称大夫的微言大义。其要点在于,一,因为季子贤良,所以才称吴君,称大夫。既然有人臣,就应该有人君。而且称赞人臣是要他始终做君主的臣子。二,依春秋惯例,凡是贤人是不直书其名的,这里为什么直呼季子的名字“札”呢?因为他是蛮夷之人,对待蛮夷小邦,尽管他是一个贤人,也不能因为一件事好,就视他为完美无缺。所谓“华夷之辨”,春秋处处体现出来。文章从总体上看写得比较严谨,开头部分先以“此何以有君有大夫”句引发,然后推出季子的反复让国,最后又归结到“吴何以有君有大夫”的正题上来,不枝不蔓,笔法比较严密。中间写季子让国,让了三个哥哥,让了侄儿僚, 又让了阖庐, 其形象鲜明生动, 艺术效果非常明显。 中间还写了阖庐与季子两人的大段谈话, 犹如戏剧人物的自白, 一个千方百计地争夺王位。 一个想方设法避免兄弟残杀, 在人物的对比中突出了季子贤良仁义的性格特征。 另外, 谒的一番话与兄弟三人轻死为勇、 饮食必祝的一段描写, 也十分生动。 他们的让季子国与他们的儿子辈的争夺王位, 也构成强烈对比。 虽是片段, 形象也呼之欲出。

猜你喜欢
  •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名言: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然欲行而未明于理,则所践履者,又未知其果何事也。 注释: 为学: 治学, 做学问。固: 本来。苟徒: 如果仅仅。果: 究竟。 句意: 本段话强调

  • 古代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注释与译文

    【名句】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注释与译文]火树银花,火红的树银白的花,形容绚丽的灯彩。四望如一,所以说“合”。铁锁开,唐神龙年间规定正月十五上元节取消宵禁,特许夜行。诗句大意是:元宵之夜长安城到处

  • “二十八宿分野”的全文和注释

    角、亢、氐,郑,兖州。 [2] 东郡,入角一度;东平、任城、山阴入角六度;泰山、入角十二度;济北、陈留,入亢五度;济阴,入氐一度;东平,入氐七度。 [3] 房、心,宋,豫州。 [4] 颖川,入房一度;

  • 大冈升平作品分析

    【生卒】:1909—【介绍】: 日本战后派*作家。生于东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战前,在做公司职员时,经常为《文学界》写文学评论

  •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下一句:山海关之北,黄河水连绵。上一句:黄昏独自去,满目尽风尘。 这首诗是杜甫的《登高》。全诗描绘了登高望远时的壮丽景色和壮怀激烈的情感。上一句表现了黄昏时分独自出行的景象,下一句则描绘了北方山海关和黄河的壮阔景色。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来表达作者的壮志豪情。诗中所描述的西岭千秋雪和东吴万里船分别代表了西部和东部的壮丽风光和浩渺宏阔的河流,体现了作者广阔胸怀和远大抱负。这首诗字句简洁,富有意境,反映了作者豪情壮志以及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 韦尔蒂,尤多拉作品分析

    【生卒】:1909—【介绍】: 美国南方文学*的女小说家。生于密西西比州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在威斯康星大学毕业。一度在《纽约时报书评》编

  • 《增长的极限》

    《增长的极限》 西方未来学研究悲观学派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自1972年公开发表以来,它已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发行600多万册,风靡国际学术界。1983年12

  • 刘禹锡《和重题》全诗赏析

    林端落照尽,湖上远岚清。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一泛钓璜处,再吟锵玉声。

  • 杜甫《鹿头山》全诗赏析

    鹿头何亭亭,是日慰饥渴。连山西南断,俯见千里豁。游子出京华,剑门不可越。及兹险阻尽,始喜原野阔。殊方昔三分,霸气曾间发。天下今一家,云端失双阙。悠然想扬马,继起名硉兀。有文令人伤,何处埋尔骨。纡馀脂膏

  • 苏轼《往年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全诗鉴赏

    吴塞蒹葭空碧海,隋宫杨柳只金堤。春风自恨无情水,吹得东流竟日西。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