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鉴赏
古文观止·谷梁传·郑伯克段于鄢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 能杀也! 何以不言杀? 见段之有徒众也①。
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世子、母弟目君②。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 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③?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④,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注释】 ①段:郑武公之子。徒众:军队。②世子:古代天子、诸侯的嫡长子。目:看作。③甚: 更加。郑伯: 郑庄公,段的兄长。④鄢: 地名,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
【译文】 克是什么意思?就是能。能做什么呢?就是能够杀人。春秋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说杀呢? 原来是因为看见段还有军队。
段是郑伯的弟弟。为什么知道他是弟弟呢? 原来春秋记载的凡是杀世子和同胞兄弟的就看做国君而不看做兄弟。因为这里把郑伯看做国君,所以知道段为弟弟。段本来是郑伯的弟弟,这里却不称他为弟弟; 他本来是武公的儿子,这里却不说他是武公的儿子,这是春秋 在贬斥他,因为段没有按照做儿子做弟弟的要求做。这里贬斥段,但更贬斥郑伯,为什么要更加贬斥郑伯?是贬斥郑伯处心积虑以达到杀段的目的。“于鄢”,是说很远。就好像是从他母亲怀抱中把他抢过来,然后杀掉一样,因此非常憎厌郑伯。那么作为郑伯,怎么做才合适呢? 应当慢慢地追赶,让作乱的段能逃脱,这才是爱护亲人的正道。
【鉴赏】 古文观止选了两篇郑伯克段于鄢,一是左传,一是谷梁传。左传重在事实的叙述,这里(谷梁传)重在对字词的解释和义理的说明。就字词而言,对“克”、“段”、“郑伯”、“鄢”都作了解释; 就义理而言,重在宣扬“缓追,逸贼,亲亲之道”,贬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的凶残。
-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
【说明】 《通鉴》 卷九至卷十一记载了楚汉战争。 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后,由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统治者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革命胜利果实和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毛笔古诗词书法行书字帖,内容包括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急急@急,怎样学写毛笔行书,或者怎么练最完整的古代毛笔行书字帖是什么,我想练行书,选什么字帖好我说的是毛笔的。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女史悲彤管,夫人罢锦轩。卜茔占二室,行哭度千门。秋日光能淡,寒川波自翻。一朝成万古,松柏暗平原。
-
赵村红杏每年开,十五年来看几回?七十三人难再到,今春来是别花来。
-
这是一首唱和词。马氏原词已佚。这首和词通过对二人久别重逢情景的细致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二人间真挚的友情。
-
一 永遇乐bull;天长印象 张子耀 大美天长,灵山秀水,春光无限。福地千秋,风流倜傥,古韵新歌婉。东邻吴越,西连衡楚,鱼米共生池苑。芙蓉镇、探花使者,状元美誉声远。 显昭抗大,弹洞山壁,短剑长刀征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很偏僻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比较偏僻的古诗词,求几首非常偏僻的古诗,比较偏僻的古诗词。孙平仲《观舞》 齐己《中秋月》 柳宗元《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 元好问《论诗绝句》 《观舞》 宴馆簇金丝,绣茵呈舞旋,云鬟应节低,莲步随
-
安布罗斯·毕尔斯 (黄宏煦 译) 一八六一年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西弗吉尼亚洲一条路旁月桂树丛里躺着一个士兵。他全身挺直,腹部着地,踮起脚尖躺在那里,头枕在左前臂上。他那伸出的右手松松地握着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