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喻”注释、译文和评说
【注释】 弋(yì):射猎。廪(lǐn):谷仓。隰(xí)朋:人名。焊(hàn):臂上的铠甲。蹙(cù)然:惭愧局促的样子。逡遁(qūn dùn):恭顺退让。祖宫:祖庙。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再拜:拜两次。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译文】 ……桓公于第二天在谷仓一带射猎,管仲、隰朋前来朝见。桓公见到二位,松开弓弦脱去臂上的铠甲迎上去说:“看那些鸿鹄,春天北去秋天南飞,从来不误时节,这还不是因为有了两只翅膀才能够在天下畅快地飞翔吗?现在我不得志于天下,你们二位就不忧虑吗?”然而,二人没有回答。桓公又说了一遍,二人还是没有回答。桓公说:“我已经说了话,二位怎么不回答呢?”管仲回答说:“现在人们忧患劳苦,而国君却没完没了地役使他们;人们忧患饥饿,而国君却重重地盘剥他们;人们忧患死亡,而国君却加紧采用重刑。不仅如此,还要亲近女色,疏远有德性的人。这样,即使您像鸿鹄一样有双翅,像过河一样有船桨,又能有什么用处呢?”桓公惭愧得局促不安。管仲说:“从前先王治理民众,看到人们忧患劳苦,就按照时节役使他们,这样人们就不忧患劳苦了;看到人们忧患饥饿,就减轻赋税,这样人们就不忧患饥饿了;看到人们忧患死亡,就宽缓刑罚,这样人们就不忧患死亡了。这样做了以后,先王还亲近有德性的人,疏远女色,因此,四境之内,人们对待国君就像父母一样;四境之外,归附国君就像流水一样!”桓公中止了射猎……斋戒三天以后,把二人接进祖庙,再拜顿首说:“我听到你们二位的话,耳朵更加灵敏了,眼睛更加明亮了,我不敢独自听闻这些高论,要把它献给祖先。”
【评说】 明智的君王、智慧而又忠诚的臣子古今传唱,有了这样的君臣,哪个朝代不江山稳固,万国来朝?这也是黎民百姓的福分啊!
-
鲁穆公使众公子或宦于晋,或宦于荆。犁鉏曰:“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今晋与荆虽强,而齐近,鲁患其不救乎!”(《说林上》) 【鉴赏
-
《庄子·在宥》是庄子哲学著作之一,《庄子·在宥》的主旨是以音乐的方式来宽慰人的心灵。在宥,就是通过音乐的韵律和美妙的旋律使心灵得到放松和舒缓。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庄子的思想,解释了音乐的力量和重要性。文章语句通顺,符合原义,为读者传达出了庄子哲学的基本观点。
-
康诰第十一康诰第十一 【原文】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惟三月哉生魄[444],周公初
-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
-
作者: 王瑞明 《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实地调查石灰岩地
-
池冰初解雪初消,十二重城晓日高。飒飒和风绕珠树,千年春色在蟠桃。
-
词人各在一涯居,声味虽同迹自疏。佳句传因多好事,尽题稀为不便书。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闻说朝天在来岁,霸陵春色待行车。
-
这首诗是通过以养蚕为业的农妇入城里卖丝的所见所感,揭示了怵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剥削者不劳而获,劳动者无衣无食”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不满。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
-
这是一首夏季避暑词。上片写夏日景色,下片写消夏生活。 楝花备细,纷纷下落;梅雨落过,水草邃起,点明时序风物。情随湘水,梦绕吴峰,屏风上所绘山水,使人遥想名胜景色。琴书倦、鹧鸪唤醒,南窗倦卧,写日常午睡之情。于是,耽情歌舞,玩月晚凉。
-
【4083】认知天性: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美〕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等著,邓峰译,中信出版社,20 6万字,2018年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