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
名言: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 其声噍以杀; 其乐心感者, 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 其声发以散; 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 其敬心感者, 其声直以廉; 其爱心感者, 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 感于物而后动。
注释: 噍(juao) 以杀(shai): 指声音急促。啴(chan) 以缓: 指声音和缓。
句意: 音乐是从声音中产生的, 它的根源也在于人心受到事物的触动。因此如果是从悲哀的心情发出的, 声音就显得急促; 如果是从快乐的心情发出的, 声音就显得和缓; 如果是从喜悦的心情发出的, 声音就显得散发; 如果是从愤怒的心情发出的, 声音就显得粗大; 如果是从恭敬的心情发出的,声音就显得正直; 如果是从爱慕的心情发出的, 声音就显得柔和。这六种声音不是本性造成的, 而是因为受到具体事物环境的感触而产生的。
礼记· 乐记
-
[唐]崔国辅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着。这首诗通篇扣紧一件破旧的
-
作者: 袁鹰 【原文】: 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初读时十分单纯,而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婉曲表现中。初看起来,似乎无须多加解说,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
-
顾邵为豫章,崇学校,禁淫祀,风化大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顾邵为豫章,崇学校,禁淫祀,风化大行。》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木落骚人已怨秋,不堪平远发诗愁。要看万壑争流处,他日终烦顾虎头。
-
太平燕赵许闲游,三十從知壮士羞。敢话诗书为上将,犹怜仁义对诸侯。子房帷幄方无事,李牧耕桑合有秋。民得夸襦兵得帅,御戎何必问严忧。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百度文库古诗词中典故作用,内容包括诗歌中应用典故的作用,分析古诗文中用典故的作用,举例说说诗词中“用典故”有什么作用。以典入诗 别有意趣古诗词的巧妙用典 (宋玲) 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
-
【4850】读懂中国共产党的思维方式(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编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8 2万字,2020年5月第1版,39
-
权之忍第八权之忍第八 子孺避权,明哲保身;杨李弄权,误国殄民。 盖权之于物,利于君,不利于臣,利于分,不利于专。 惟彼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