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①,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同志者竭力从事焉。
【译文】从前我到泰山的时候,看到那高峻的山岳,我写了立身四语,自己很是喜爱,但仍怕意思没有表达完全,就推而广之,写成男儿八景:“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对着这八景,我感到很惭愧,应当与同志者努力按此八景去做。
注释
【注释】①乔岳:高峻的山岳。
-
刘禹锡·秋词二首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描绘了秋天的美景和人们的情感。首词以"银烛秋光冷画屏"为开篇,写出了秋天寂静、美丽的景象。接着,诗人以"轻罗已薄未更衣"来形容节气渐凉的时候人们还未改变服装,而内心却已开始感受秋的氛围。第二词中诗人运用众多形象描绘了秋的景色,如"箫声咽,秋风萧瑟","日夕依山尽,宁知松滋味"等。整首诗以细腻的笔墨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寂静和凉爽。
-
当时浣花桥,溪水才尺馀。白石明可把,水中有行车。秋夏忽泛溢,岂惟入吾庐。蛟龙亦狼狈,况是鳖与鱼。兹晨已半落,归路跬步疏。马嘶未敢动,前有深填淤。青青屋东麻,散乱床上书。不意远山雨,夜来复何如。我游都市
-
古文·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
-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
-
明·浮白斋主人朱古民文学善谑2,一日在汤生斋中,汤曰:“汝素多知术3,假如今坐室中
-
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广张罪福资诱胁,听众狎恰排浮萍。黄衣道士亦讲说,座下寥落如明星。华山女儿家奉道,欲驱异教归仙灵。洗妆拭面著冠帔,白咽红颊长眉青。遂来升座演真诀,观门不许人开扃。不知谁人
-
[唐]皎然 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溜溜。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声断续,清我魂,流波坏陵安足论。美人夜坐月明里,含少商兮照清徵。风何凄兮飘飉,搅寒松兮又夜起。夜未央,曲何长,金徽更促声泱泱
-
作者: 莫渝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处】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 》。 【意思】你问我何时回家,我还确定 不了归期,此时,巴山夜雨淅淅沥沥,雨 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君:你。巴山: 泛指当时四川东
-
【名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注释与译文]傍晚云烟尽收,到处充满清爽寒凉的秋气;银河寂静无声,一轮明月犹如玉盘在夜空中缓缓转动。诗句写秋夜的清幽高爽、圆月的晶莹光亮,中秋月夜佳景历历如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