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自相矛盾》全文、注释和鉴赏
【鉴赏】 楚国有个卖盾牌与长矛的人,夸口说道:“我的盾牌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将它刺穿。”接着又夸口道:“我的长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东西是它刺不穿的。”有人质疑他,说道:“用你的长矛刺你的盾牌,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楚国人哑口无言。刺不穿的盾牌与什么都能刺穿的长矛,不可以同时存在于这个世上。
不幸的楚国人,因为他毫无顾忌的吹嘘而又不能自圆其说,至今还被人们当成笑料。正如韩非子文末所评价的那样,刺不穿的盾牌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是不可以同时存在的。而楚国人却无视这个事实,用绝对的口气来吹嘘自己的矛与盾:“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充满矛盾的世界中,在现实生活的层面,经常可以听到“自古忠孝难两全”的悲叹;在精神生活的层面,有与无、色与空等带有矛盾性的主题,已经被讨论了千百年,却似乎永远都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在面对类似的矛盾时,人的智慧似乎显得无能为力。因而,从这个角度来看,楚国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笑料,还有人们永远难以解释的黑色幽默。
-
邓牧《君道》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 1 ,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2 。 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 3 ,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 4
-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名言: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注释: 中心: 心中, 内心。虑: 思虑。然否: 是否, 对不对。 句意: 大凡观察事物有可疑之处, 则内心不安定, 外物不清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古诗词的中考作文,内容包括古诗词很多的中考满分作文,关于读书古诗的中考满分作文800字,一般的初中作文含点古诗词500字以上。妈妈,我走了 妈妈,我走了 一粒种子的告白 亲爱的妈妈,我走了,我要走出自我小天地,去见识别样大世界。 妈妈。不要责怪风伯伯带走了
-
国家图惟治,源崇重教事,郡县学置教授、教谕,又置训导贰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国家图惟治,源崇重教事,郡县学置教授、教谕,又置训导贰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作者简介曾公亮(998—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
-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注释】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赡:足,够。 诚:真心实意。 【赏析】 孟子崇尚仁政德政,反对非正义战争,反对以武力压服人。他说: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出处】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译注】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 看不见京城长安使人发愁。【鉴赏1】 凤凰台: 在今南京城内
-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 ① ,非所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 ② ,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今世皆曰:“
-
[原 文] 项脊轩,旧①南阁子也。室仅方丈②,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③,雨泽④下注⑤;每移案⑥,顾视⑦,“无可置者。又北向⑧,不能得日⑨,日⑩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11),使不上(12)漏。前
-
【原题】: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文字辱知不尽责以吏也好满戍拟濛阳丞归亲旁范使者为改註左纲学官虐病再作示邓就戍面二诗呈见工及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