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丈人》原文、注释和解析
晋·皇甫谧2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3。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4,奢子员亡5,将奔吴6。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7,自恐不脱。见丈人,得渡,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不受,曰:“楚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珪8,金千镒9,吾尚不取,何用剑为?”不受而别,莫知其谁。
员至吴,为相,求丈人,不能得,每食辄祭之曰:“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
1本文是高士传中的江上丈人传。标题为后人所加。丈人:对老年男子的敬称。2皇甫谧(mi)(215-282):字子安,魏晋时人,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等。3楚:指春秋时楚国。4费无忌;楚国大夫。伍奢:楚太子太傅。5员(yun):伍员,字子胥,伍奢之子。亡:逃亡。6吴:指春秋时吴国。7购:悬赏捉拿。8爵执珪(gui):封给“执珪”的爵位,此为楚最高爵位。9镒(yi):二十四两。
【析点】 为人立传,一般主要记传主的言与行,此文却很别致。全文一百三十七字,事件单纯而事关重大,作者直接状写“丈人”的笔墨仅二十六个字,即丈人拒绝伍员千金剑时的一言一行,其余似都在写伍员。尽管这二十六个字足以现出丈人重义弃利,但乍看似不免喧宾夺主之嫌。然而细品,写伍员的每一笔无不是在写丈人:从写伍员生命之危,亡途之恶,托出丈人救助伍员风险之大;写伍员“得渡”后献“千金之剑”、到吴为相后“求丈人不能得”而每饭祭之的报恩之举,托出丈人高洁无私的情操。伍员的境遇与言行突出了丈人一言一行的分量、光彩,从而使丈人见义勇为豪爽高洁的品行更加丰满,恰如一轮明月高照人间。从写作手法上说,这正是作者高妙的“烘云托月”的艺术功力
-
予初赴中山,连日风埃,未尝了了见太行也。今将适岭表,颇以是为恨。过临城、内丘,天气忽清彻,西望太行,草木可数,冈峦北走,崖谷秀杰。忽悟叹曰:吾南迁其速返乎,退之衡山之祥也。书以付迈,使志之。逐客何人著
-
《增长的极限》 西方未来学研究悲观学派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自1972年公开发表以来,它已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发行600多万册,风靡国际学术界。1983年12
-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觉后不知冯侍御,此中昨夜共谁游?
-
其成家庭之训,惟孝悌、诚信、仁义、道德。|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其成家庭之训,惟孝悌、诚信、仁义、道德。》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白马湖之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夏丏尊先生的名篇。文中所写的白马湖,在浙江上虞县境内,是著名的春晖中学的所在地。1922年教育家经亨颐在白马湖畔创建了这所学校,并以与时俱进
-
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
【名句】凡祸患,以安乐生,以忧勤免;以奢肆生,以谨约免;以觖望生 ① ,以知足免;以多事生,以慎动免。 【译文】凡祸患,因安乐而产生,以忧虑劳苦而避免;因奢侈放肆而产生,以谨慎节俭而避免;因企望太高而
-
祈求吉祥如意、百年和合,生活美满,从古到今都是婚礼中的主旋律。为了更好地奏好人生关键的这一乐章,民间在办喜事中,新人们常常以某些物件来寄托情意。 在临汾一带,盛行着青年男、女举行婚礼时共同植树的习俗。
-
【注释】:注一:“罗怕”,哪怕也。
-
长信怨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①, 暂将团扇②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日影③来。 【注释】 ①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
旧国余归楚,新年子北征。挂帆愁海路,分手恋朋情。日夕故园意,汀洲春草生。何时一杯酒,重与季鹰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