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文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文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文选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总集。南朝梁代萧统编选,世称昭明文选。梁书·昭明太子萧统传、隋书·经籍志四均作30卷,选录先秦至梁诗文辞赋700余首。唐显庆间李善注文选,始分为60卷。开元间工部侍郎吕延祚集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合注文选,称“五臣注”。宋人合李善注本五臣注本为一本,称“六臣注文选”。五臣注不及李善注精善,自唐李匡乂、丘光庭,北宋苏轼、洪迈已表示不满。南宋淳熙辛丑(1181)尤袤从六臣注本分出李善注单行,并著 李善与五臣同异,附于书末。明毛晋刻入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即从尤本而来。清嘉庆间胡克家重刻宋刊本,也是依据尤本,并附考异10卷。四部备要本 文选即重排胡氏本。尤袤淳熙本中华书局在1974年影印。四部丛刊 初编本 文选则为影宋刊六臣注本。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之本一为毛晋汲古阁刻李善注本,一为明袁帙刻六臣注本,朱彝尊跋谓从北宋崇宁五年(1106)广都裴氏本翻雕。此外,李善注本文选尚有浔阳万本仪广州翻胡刻本、四明林植梅缩胡刻小字本、元张伯颜刊本、明汪谅刊本、明唐藩刊本、明晋藩刊本、海录轩朱墨本、抚州饶氏刊海录轩小字朱墨本、成都尊经书院刻墨本;六臣注本文选则有宋赣州学刊本、明茶陵陈氏翻宋本,明洪梗刊本、明新都崔氏刊本。唐写本文选集注残本16卷分别刊于上虞罗氏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敦煌秘籍留真新编及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影印唐抄本第三至第九集中。李善注本文选又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标点本,六臣注本文选又有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 四部丛刊初编本。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境)人。武帝长子。天监元年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信佛,博学,能文章。其文选序说: “余监抚余闲,居多暇日,历观文囿,泛览词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忘倦。自姬汉以来,眇焉悠远,时更七代,数逾千祀,词人才子,则名溢于缥囊,飞文染翰,则卷盈乎缃帙。自非略其芜秽,集其清英,盖欲兼功,大半难矣。”萧统由爱文而欲总集周朝以来文章精英,自然工程浩大,有一番选择取舍的工作。他立定的衡文标准则是“综辑辞采”、“错比文华”、“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篇什。这是一个文学性的见解和主张。他认为经、子“事异篇章”,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不选取。前人认为文章的代表的史,他也认为“方之篇翰,亦已不同”,而仅选录“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赞论。根据他立的这个标准,文选一书选录周、秦、汉、晋、宋、齐、梁七代130家诗、赋、骚、各体文700余首。他说这些文章“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娱,黼黻不同,俱为悦耳之玩”。文选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文学鉴赏。至于选文的编排,文选序说:“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各以时代相次。”文选所分文体38种:赋、诗、骚、七、诏、册、令、教、策文、表、上书、启、弹事、笺、奏记、书、移、檄、对问、设难、辞、序、颂、赞、符命、史论、史述赞、论、连珠、箴、铭、诔、哀、碑文、墓志、行状、吊文、祭文。诗、赋量大而内容不同,文选又细分赋为15类:京都、郊祀、耕藉、畋猎、纪行、游览、宫殿、江海、物色、鸟兽、志、哀伤、论文、音乐、情;细分诗为23类: 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燕、祖饯、咏史、百一、游仙、招隐、反招隐、游览、咏怀、哀伤、赠答、行旅、军戎、郊庙、乐府、挽歌、杂歌、杂诗、杂拟。萧统文选所作文章分类,在后人看来,可能细碎甚至可笑,但他生在南朝,前面挚虞文章流别、同时人刘勰文心雕龙、任昉文章缘起(成书晚于文选)等等大体也是那样分类,甚至更为细碎(如任昉),可见是沿习时世风尚、前人成规,并非标新立异,也不完全是浅陋之见。
文选30卷所载,萧统讲求典雅。其答湘东王求文集及诗苑英华书说:“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他的文选“作者之致,盖云备矣”。文选 一书,选文原则除文学性的根本要求外,尚有两点可以注意,一是不录在世作者,如何逊,一是详近略远,秦以前只录子夏 (卜商)、屈原、宋玉、荆轲、李斯数人作品,数量很少,两汉为40家,其余均为三国至梁作者与作品。所以清人何焯说:“建安以降,大同以前,众论之所推服,时士之所钻研,盖无遗憾焉。”( 义门读书记) 考察 文选所录,高文典册、清辞秀句为主,正是江左文人习尚的反映,受着时代的明显限制,所以多选班固、张衡、左思、潘岳、陆机、颜延年、谢灵运诸人之作;又为五言诗之总汇,录汉至梁59家,438首,凡古诗、建安体、正始体、太康体、永嘉体、元嘉体、大明秦始体、水明体,靡不具备,后世特名 “选体诗”,可考见五言诗之流变。综观 文选一书,名篇佳什既不少见,不少篇章且赖此书收存而流传至今,其为自杜预选辑善文(隋书·经籍志作50卷)、李充辑翰林论、挚虞辑文章流别起,晋宋齐梁各代纂集文章总集之风极盛,均先后湮没或残缺,唯 文选 完整流传不是偶然的。文选艺术上注重风格的典雅、骈俪和华藻,符合了当世及以后词章之学的需要。唐人重视词章,科举取士科目以词章为主,骈俪文至唐也发展到极致,风尚所趋,唐代士人无不精熟 文选,奉为圭臬。杜甫诗: “熟精文选理” ( 宗武生日诗)、“续儿诵 文选”( 水阁朝斋诗); 韩愈 李邢墓志: “能暗记论语、尚书、毛诗、左氏、文选。”可见成为士人的文学教科书。此种风气至北宋仍然盛行,陆游老学庵笔记:“国初尚文选,当时文人专意此书……方其盛时,士子至为之语曰: ‘文选烂,秀才半。’”文选及随之而来的“文选学”,对后世的影响很深远,成为专门之学。
“文选学”之名起于唐初。隋萧该作文选音义,其书虽不传,实为选学先河。其后,隋唐之际曹宪又撰文选音义,稍后许淹、公孙罗以文选教授生徒,各有撰述。而李善学于曹宪,为文选学之集大成者。
李善(?—689),扬州江都(今属江苏)人。学识渊博,号为“书簏”。注解文选,分为60卷,高宗显庆三年(658)以太子内率府录事参军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身份表上此书。后曾流放姚州,遇赦还,寓居开封、郑州间,以讲授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 “文选学”。其子李邕亦精 文选,曾帮助其父注 文选(新唐书·文艺传邕传说)。据唐李匡乂资暇录,李氏文选有初注成者,复注者,有三注四注者,当时旋被传写。“其绝本之本,皆释音训义,注解甚多,余家幸而有焉。尝将数本并校,不惟注之赡略有异,至于科段,互相不同,无似余家之本该备也。”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善之定本,本事义兼释,不由于邕。”这是反驳新唐书所说。李善注兼有众长,具有极大学术价值,文人资为渊薮,学者考证之林。其注征引浩博,计有经传18种、经类18种、经总训3种、小学36种、纬候图谶73种、正史81种、杂史69种、史类73种、人物别传23种、谱牒12种、地理99种、杂艺43种、诸子85种、子类38种、兵书20种、道释经论32种、总集6种、集42种、诗154种、赋220种、颂22种、箴17种、铭21种、赞7种、碑33种、诔词32种、哀词74种、连珠3种、诏表笺启38种、书93种、吊祭文6种、序47种、论22种、杂文37种,共23类1689种 (见骆鸿凯 文选学)。所引之书籍,多数今已不存,片言只语赖此书保存,一直受到学者重视,至今流传。
李善注 文选流行后,吕延祚向玄宗上五臣注,指摘李善 “忽发章句,是征载籍,述作之由,何尝措翰”,这就是后世 “掉书袋”的说法。而五臣注实在远不及李善注,李匡乂既已驳之,唐人丘光庭 兼明书又说:“五臣者不知何许人也,所注文选,颇谓乖疏,盖以时有主张,遂乃盛行于代。……苟蔑而不语,则误后学习。”苏轼也说: “李善注文选,本末详备,极可喜。五臣真俚儒之荒陋者也,而世以为胜善,亦谬矣。”(书谢瞻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六臣注文选总结说: “今观所注迂陋鄙俗之处,尚不止此。而以空疏臆见,轻诋通儒,殆固韩愈所谓蚍蜉撼树者欤。然其疏通文意,亦间有可采。唐人著述,传世已稀,不必竟废之也。”所以到现在,李善注、五臣注并行于世。
后世“文选学”大约注重五方面。一为注释;二为辞章,李商隐所谓 “獭祭鱼”,作为寻章摘句之助;三为广续,唐时已有孟利贞 续文选 13卷,卜隐之拟文选30卷 (见 新唐书),明代亦有数种选本,如刘节广文选;四为雠校;五为评论。各时代比较,唐代和清代为“文选学”前后两个高峰时期。清人著作中,何焯义门读书记·文选5卷、余萧客 文选纪闻30卷、汪师韩文选理学权舆8卷,都足资参考。今人黄侃、丁福保、高步瀛、骆鸿凯等,或注释、或评论、或疏讲、或专门研究,都是“文选学”的重要著作。
综上所述,萧统文选编排分类的不尽完善合理,少数赝作如李陵、苏武诗文,伪孔安国尚书序,司马相如长门赋的不能识别,诚如后人所论,然而未足深病;至于多收潘、陆、颜、谢之文而少收陶渊明之文,与其视作缺点,不如视为特点。萧统本人对陶渊明评价甚高,不曾抹煞。他以南朝人之艺术观,尚辞采,不尚质朴,时势使然,亦未可厚非。斯世也,而有斯集也。而助成萧统文选之书者,为梁时文士何逊、刘孝绰等人(见王应麟玉海),都是崇尚声律骈俪的,这是不足为奇的。
猜你喜欢
  • 白居易《题新昌所居》全诗赏析

    宅小人烦闷,泥深马钝顽。街东闲处住,日午热时还。院窄难栽竹,墙高不见山。唯应方寸内,此地觅宽闲。

  • 岑参《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全诗赏析

    夫子思何速,世人皆叹奇。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对酒落日后,还家飞雪时。北堂应久待,乡梦促征期。

  • 怀念萧珊 巴金

    (一) 今天是萧珊逝世的六周年纪念日。六年前的光景非常鲜明地出现在我的眼前。那天我从火葬场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乱糟糟的,过了两三天我渐渐地安静下来了,一个人坐在书桌前,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

  • 部编版古诗词汇总(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版古诗词汇总,内容包括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部编版79年级必背古诗文,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风》唐·李峤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2、《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

  • 新年喜相逢的古诗词(表达喜相逢的诗词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新年喜相逢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喜相逢”的诗词,过年喜庆的古诗大全,描写喜相逢的诗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

  • 苏轼《闻洮西捷报》全诗鉴赏

    汉家将军一丈佛,诏赐天池八尺龙。露布朝驰玉关塞,捷书夜到甘泉宫。似闻指挥筑上郡,已觉谈笑无西戎。牧臣不见天颜喜,但惊草木放?一作皆。?春容。

  • 澜晓曦·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

    澜晓曦·人可以生如蚁,而美如神澜晓曦她的命运是在女儿4岁那年骤变的。那年,父亲突发弥漫性脑梗,瘫痪在床,无法自理。所有人劝她放弃,

  • 青海长云暗雪山:王昌龄诗《从军行》(其四)全文翻译赏析

    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诗鉴赏 《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诗歌通

  • 《风入松·一春长费买花钱赏析》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

  • 《褰裳》

    子惠思我 ① ,要是你爱我想念我, 褰裳涉溱。就提起衣裳过溱河。 子不我思,要是你不爱也不想, 岂无他人? 难道没有别人来爱我? 狂童之狂也且! 你这个笨拙的傻家伙! 子惠思我,要是你爱我想念我, 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