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④!”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⑤?”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⑥?”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⑦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⑦:‘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⑩。”
【注释】 ①庄暴:齐国的臣子。 ②语:告诉。好乐:喜欢音乐。 ③曰:说,这还是庄暴说。 ④庶几:差不多,大概。含有推测、期待的语气。 ⑤有诸:“有之乎”的合音。 ⑥孰:哪一个,哪一种。 ⑦管龠(yue音月):一种古代的吹奏乐器。 ⑧举:全,都。頞(e音恶):鼻梁。意思是全都头疼,皱着眉头。 ⑨羽旄(mao音毛):装饰着羽毛的旗帜。旄:旄牛尾,这里指竿顶用旄牛尾为饰的旗子。⑩王(wang音旺):动词,意思是统一天下,称王。
【今译】 庄暴来见孟子,对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欢音乐,我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他。”庄暴又问:“大王喜欢音乐,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大王真的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很不错了吧!”另一天,孟子被齐宣王召见,他问齐宣王:“大王曾经对庄暴说您很喜欢音乐,有这回事吗?”齐宣王面有愧色地说:“我并不是喜欢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喜欢世俗的一般音乐罢了。”孟子说:“大王那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是治理得很不错了吧。当今的音乐也是由古代的音乐发展来的呀。”齐宣王说:“你可以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听吗?”孟子问:“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孟子问:“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齐宣王说:“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于是孟子说:“请让我给您谈谈关于音乐欣赏的问题。如果大王现在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鸣鼓响、管龠吹奏的声音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互相议论:‘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音乐,为什么让我们苦到这般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东奔西散。’如果大王现在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声,看到华丽的旗帜仪仗,都觉得头痛,愁眉苦脸地相互议论:‘我们的君王这样爱好打猎,为什么让我们苦到这般地步呢?父子不能相见,兄弟妻儿东奔西散!’这没有别的原故,只是因为大王不能跟百姓一起共享欢乐啊!如果大王现在在这里奏乐,百姓听到您的钟鸣鼓响、管龠吹奏,都感到欢欣鼓舞,面带笑容地相互议论:‘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如果大王现在在这里打猎,百姓听到您的车马声,看到华丽的旗帜仪仗,都感到欢欣鼓舞,面带笑容地相互议论:‘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生病吧,不然,怎么能打猎呢?’这没有别的原故,只是因为大王能够跟百姓一起共享欢乐啊!如果现在大王能和百姓同欢乐,那么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集评】 清·王介山:孟子最善辩,亦最善诘问。“独”不若“与人”,“少”不若“与众”已将“与民同乐”方可乐意令王自己说出,然后止用一点便明。此是极好讽谏的疏劄,亦是最轻省活动的文字。(孟子读法附记)
清·牛运震:同乐不同乐妙在倒跌而去。劈分两大股,换脚不换头,一样景两样情,清折白描,缭绕往复,异样格调,绝顶神趣。孟子篇中有数文字。(孟子论文)
清·赵承谟:本意在末句“同乐”。若一直说尽,非唯行文拙滞,亦且意趣索然。看他开口就“好乐”徐徐引入,两两提出,极震动飘忽、不可控御之势,而急脉缓受,更先在闲处虚处逗引,以留宽步,然后用一转语安放正位。……本意至末一语接出,咄然竟住,绝不更赘片言,高绝。盖因前路千曲百折,眼光紧注末句,故后一揽便住,更悠然有神也。(孟子文评)
清·吴闿生:气韵纡徐,风情闲美,是文家得阴柔之美者也。(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在这里借题发挥,劝说齐宣王“与民同乐。”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实行仁政是一个很抽象的道理,而孟子用“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等具体现象来说明,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又如把“不与民同乐”和“与民同乐”的后果进行形象的描绘,也就使实行仁政的重要性得到形象的说明。
本文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例如“与民同乐”是用来比喻政治上的“与民同乐”,百姓对国君好乐和田猎的两种反映是用来比喻对国君的反对或拥护。文中有几组句式两两相对反复,都是用来渲染气氛的,具有一唱三叹的效果。
-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
-
田家(其二) 柳宗元 篱落隔烟火, 农谈四邻夕。 庭际秋虫鸣, 疏麻方寂历。 蚕丝尽输税, 机杼空倚壁。 里胥夜经过, 鸡黍事筵席。 各
-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人的一生就是一次旅程,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得多远,都需要时不时地回头看看走过的路,那走过的路上所经
-
醉太平·春情 查德卿 东风柳丝。细雨花枝。 好春能有几多时。韶华迅指。 芭蕉叶上鸳鸯字。芙蓉帐底鸾凤事。 海棠亭畔鹧鸪词。问莺儿燕子。
-
世路重禄位,孔栖栖者孔宣。人情爱年寿,夭死者颜渊。二人如何人,不奈命与天。我今信多幸,抚己愧前贤。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况兹知足外,别有所安焉。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外顺世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风烟地接怀,井邑富田垓。河近闻冰坼,山高见雨来。官闲同小隐,酒美足衔杯。好去东篱菊,迎霜正欲开。
-
天人俟明路,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钓深。
-
张放 分配来指导我进修的教师是个四十岁左右的讲师,姓周,据系主任介绍擅长于鲁迅研究。 周讲师身材高瘦硬朗但微显佝偻,从贴了块胶布的眼镜框里射出来的目光,温和而又迂执地盯着我,像一个钟表师傅观察钟表零件
-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首诗是宋徽宗嗣位后元符三年(1100)六月苏轼北上廉州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