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旭《狱中示复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林旭
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欲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这首诗作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林旭被捕入狱,此诗是他在狱中给谭嗣同的。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报“国士恩”的思想交织于其中。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政治热诚和复杂的心情。一、二两句,抒写自己为不能报“国士恩”而极其痛苦的情怀。“青蒲”为青色的蒲团,是古代宫室中铺地之席。据史载:史丹以亲密之臣的身分得以侍候皇帝的疾病,当皇帝独寝时,史丹就走入卧室,顿首青蒲之上(汉书·史丹传)。诗人借用这一典故比喻自己受光绪皇帝的恩遇和信托。诗人回顾皇上的厚爱,不禁心情极为悲痛,虽然诗人也懂得怎样去报答,但是如今慷慨赴国难,壮志未能酬,被监禁狱中,也难以报偿“国士”之恩了,表达了对光绪皇帝的深情。然而在他的报恩思想中,也反映了他的爱国热忱。三、四两句便转而反思变法失败的原因。“千里草”,是由“董”字拆成。汉献帝时,京城中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后汉书·五行志)这童谣是说董卓将要失败。诗中以此典借指董祥福。在诗人看来,董祥福是戊戌变法时可以相信的人物,而所谓“健者”却是不应该相信和求助的。诗人借用了历史上袁绍怒斥董卓,自称“天下健者”(后汉书·袁绍传)的史实,以袁绍喻指袁世凯。“本初健者莫轻言”,实际是“莫轻言健者”,在戊戌政变之前,诗人就看出了袁世凯的奸诈。诗中暗示谭嗣同当初就不应该轻易地请求袁世凯相助,悔恨之情溢于言表。由于诗写于狱中,故全诗写得较隐晦含蓄,用典较多,但恰到好处,无雕琢之迹;诗风质朴,感情率真,悲中见壮,一气呵成,委婉地寄写了作者的无限感慨。
-
【3507】庄子浅说(陈鼓应著,中华书局,10万字,2017年3月北京第1版,36元)△第一部分:庄子浅说;第二部分:庄子思想漫步;附录:老庄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长一点的五字古诗词,内容包括我想要比较长一点的古诗词,有没有稍长一点的著名的古诗词,长一点的五言绝句。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
-
庄子行于山中, 见大木, 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享 ① 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
-
贯云石 咏梅 南枝夜来先破蕊 ① ,泄露春消息。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释】 ①蕊(ruǐ):花苞,花。 【鉴赏】这是一首赞美梅花的小令。贯云石对梅花情有独钟,他创作的《咏梅》
-
四十三容物不校四十三容物不校 傅公尧俞在徐,前守侵用公使钱,公窃为偿之,未足而公罢,后守反以文移公,当偿千缗,公竭资且假贷偿
-
【解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描写杜甫的草堂被大风吹去屋顶上的茅草 , 又赶上秋雨绵绵, 一家人长夜难眠的困苦情形。 作者具体地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 这也应看做是现实主义的写法。 但作者并未停留在
-
时舍卫城里,有人名曰钟磬。宗族五亲不可称限。己身贫匮,乏诸财产,衣不覆形,食不充口。五亲相见,皆伭头而过。钟磬自念:“五宿少福,生不遇时,自知贫困,五亲离
-
于人无弗信,有所托无不为尽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于人无弗信,有所托无不为尽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皮日休西塞山泊渔家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西塞山前终日客,
-
[宋]陆游西塞山前吹笛声,曲终已过雒阳城。君能洗尽世间念,何处楼台无月明。陆游绍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