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全文、注释、鉴赏
〔注释〕 ① 川: 河流。 ② 百家: 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以救治时弊为目的的诸子百家。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凡诸子百八十九家。”治: 社会的安定。
【鉴赏】 此语出自氾论训。在淮南子看来,虽然诸子百家有着各自不同的思想主张和义理体系,也有各自不同的现实实践活动,但是就像源头各异的江海湖泊最后都会流归于大海一样,这些迥然各异的诸子百家也有着相同的思想归旨,即它们都以治理好天下社会为其目的。这既是西汉初年黄老道学和其他思想流派的思想特征,又是道家“以道为化,大归于一”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其“时变”思想的具体表现。
以往我们过于严格突出诸子百家思想的差异性,却相对忽略了它们在各自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融合性。如汉初的黄老道家思想就不仅仅是道家理论的自身封闭性的承继,更是吸纳了儒、墨、法等其他学派的思想,并作出道家式的阐释,从而丰富和拓展了道家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空间。与刘安同时代的太史公司马谈也持此观点。他在论六家要旨中说:“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在他看来,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六派思想都以天下治为其目的,只是由于他们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而呈现出不同的理论面貌和不同的政治主张。司马谈本人十分推崇黄老道家,但是他的理由却在于: 较之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五派思想各有一偏(“省”),他们在“治”的问题有“得”却也有“失”;而道德家(黄老道家)却是“不省”的学说,是涵摄了其他五派之长而同时克服它们之短的“全”的学说。他说,黄老道家“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因此,司马谈认为,黄老道家与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的差异,不是思想性质上的不同,而是他们在“务为治”的方式、途径等问题上的“不省”与“省”、全与偏的差别。
既然“百家殊业”在本质上没有差别,而只是在治国之道的方式、途径等问题上存在“省”与“不省”差别,那么,我们在具体的治国方略等问题上也无须抱着“非此即彼”、“定是定非”的态度,而应该本着“以道为化,大归于一”的理论态度和实践品格,因时制宜,“随时而动静”、“因时变而制适宜”,以“时变”为其指导原则来解释现实生活世界的种种问题。诚如氾论训所说:“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准拟三年后,青丝拂绿波。仍教小楼上,对唱柳枝歌。更想五年后,千千条麴尘。路旁深映月,楼上暗藏春。愁杀闲游
-
采葛
《离骚》篇第七章
皇天无道常作牵,河渎未清都多阐。
圣人骤起金城兮,百金之令以要诠。
手持金车跂双骏,未央之地而常番。
澄之殿下在区宇,骑飞丝竞还家之蜂。
五六天子毕重难,归籁聊以安无极。
麽旭旦生,东旭不争角。
驾飞乘奔骘,日就一室。
中夜经有节,星辰以驻内。
潜戒修揖,悄以成命事。
召而俊拔兮,遂继以 -
《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翻译与解读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其他(花、草、树)”类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古诗词的文章,内容包括含有古诗词的文章,谁能给我几篇文章比较有诗意带有诗词的文章,含有诗句的文章。1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
卧室经旬减带围,清樽忘却故人期。莫嫌雪里闲毡帐,作事由来未合时。
-
国学名句“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出处和解释
【名句】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语出《汉书·李寻传》。马如果不勤加喂养就不能在路上飞奔,人才如果不经常培育就不能使国家强盛。说明领导者应当重视培养人才。
-
作者: 〔台湾〕陈震旦 【原文】: 俗话说“树高千丈
-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出处】唐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 【意思】留连不去的蝴蝶在花中时 时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在树上娇 柔地恰恰啼叫。恰恰:莺鸣声。 【鉴赏1】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