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钟山即事》
王安石钟山即事宋山水诗鉴赏
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所作。它描绘钟山春时的眼前景物,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写得平易而深婉。
诗歌的开首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眼前的钟山春景: 山涧的水,正无声无息地绕着绿竹流淌; 绿竹西边的花草,在春天里活泼地摇曳着纤柔的身姿。这两句诗显得自然质朴,而艺术功力却是深厚的。首先,这两句诗都写到竹,即以葱茏洒脱的绿竹作为整个画面的背景,有力地点染出江南风物的特征。而且,这里的涧水也好、花草也好、绿竹也好,其听觉形象都是无声的、静默的; 正是在这种寂静之中,涧水绕竹流,花草弄春柔,其视觉形象又是流动的、摇曳的,有着曲线美和动态美。这种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的对比和统一,反差与和谐,生动地传达出自然景物的神韵,使我们仿佛能看见那波光竹影的晃动、娇花柔草的风姿,把人们带进了那静谧安宁而又生机勃勃的南国天地。
第三句诗写道: “茅檐相对坐终日”。原来,不但眼前景物是静默的,而且诗人也是静默的——他坐在茅屋的檐下默默地观赏、默默地感受,已经整整一天了。第四句诗仍在静默上着墨:“一鸟不鸣山更幽”。梁代诗人王籍入若耶溪曾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的名句,是以喧噪反衬幽静,以有声描写无声。王安石则反其意而用之,说是:暮色将临,连一声鸟鸣都没有,偌大的钟山只有深沉的寂静。可以说,全诗无一句不在写静,而在此达到极致。这无疑也是诗人心境的写照和抒发。并且从全诗的境界来看,诗人的心境固然不免有几分寂寞孤独的阴影,而更多的还是宁静与舒泰。或许,这位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那因为变法失败而给心灵带来的创伤是得到了自然美的抚慰?他胸中的郁闷是得到了美感的排遣或荡涤吧?
-
古文观止·陶渊明·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
-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校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归。愁容变海色。短服改胡衣。
-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原诗今译】 寻找世外桃源好躲避强秦的暴政, 桃花开放是一年春回大地的象征。 片片飞舞的桃花,莫要随波逐流, 怕武陵渔人来询
-
《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①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②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注
-
名言: 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注释: 端: 开始。 句意: 爱自己是仁义的开始, 可因此而推及到爱他人。 出处: 宋·王安石《荀卿》
-
明·刘元卿兽有猱,小而善缘2,利爪。虎有痒,则使猱爬搔之;不休,成穴,虎殊快不觉也
-
元戏剧《雨白朴》鉴赏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
-
锄头生锈的锄头,像一位做错事的老人,躲在大门扇的后面,耷拉着脑袋,不声不响,又像刚哭泣过的孩子。我从父亲手中接过锄头时,二十出头,
-
丰子恺(18981975) 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美术家、散文家。早年就读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至上海, 与友人共同创办上海师范专科学校。1921年游学日本研习画事。后曾执教于浙江上虞白马